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胡铁生

出生日期:1911年
出生地区:山东福山人
常住城市:上海市
性  别:男
擅长方向:书法
所属机构:
主要职务:

  胡铁生(1911.12-1997.12)享86岁,原名胡克熙,山东福山人,自号梦熊,笔名:友石、石庐,擅长书画篆刻,对于他的书法艺术,王元化有一段精到的评价:“习颜真卿书赞碑入手,复临秦汉六朝古碑,博采众长,自辟蹊经,真积力久,粲然发为艺苑奇葩”。王元化又评道:“矢志于融通之道,不拘前人绳墨结构谨严,风格遒劲,器宇开阔、元气淋漓,非一石一碑所能限……先生书法似千军万马、严阵以待,又如豪杰博战,气贯长虹,令人奋发。”

  简言之,胡老之字,可以用十六字加以概括:结构谨严、苍劲古厚、笔墨酣畅,浑朴秀劲。

  他的祖父胡钟清是前清秀才,父胡超资是教师。早年,他曾参加抗日,在八路军中当过后勤部长、参谋长等职,后在上海接管后任外贸军代表、福建省商业厅长。

  1953年任上海市商业局长,上海市手工业局长,70年代率中国工艺美术代表团访问日、美。

  在艺术上,他以“无创不特、无特不艺、不做奴婢;自有我法”为座右铭。郭沫若评胡老书“铁画银钩、古为今用”;程十发评其:“反对墨守一家,主张学创结合,并学各家之优”。

  面对社会上有些对他书体的非议,他说:“艺术作品不怕骂,个人应该有艺风,人家都说专一好,我独爱好融与通”。当时,一些“业内业外”人戏谑地称其字是“香蕉体”,意为横画如根根向上翘起的香蕉。但海上书界权威大家王个簃却对“胡体”评价甚高:“笔力高深,气势纵横,腾蛟起凤、将军字也”。于是后来人们把对胡体的评价“将军体”、“香蕉体”褒贬并存现象为艺术评论的奇观。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铁老篆字造诣高学,程十发评:胡老将《天发神谶碑》之笔法与《琅琊台石刻》的造型融合起来而自成一体。[注:胡铁老的书法受到魏碑<天发神谶碑>的影响。(谶:读"趁",迷信的人指将来要应验的预言\预兆。这个碑的异名很多,如<纪功碑>等,由于石断三截,又叫<三段碑>等,不记其祥。三国时,在吴国刊立,传为皇象书,史称清嘉庆年毁于火,真是不可思议!传世拓本,多为重刻。如故宫所收藏的是宋拓。史家对此碑究竟是何人所书,至今没有定论。

  史家评论此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是两汉第一佳迹。"又评:"若篆若隶,字势雄伟".以篆为主,变圆转为棱角四出的强硬方折,"变体篆书".又说:"古人篆法,为体各殊,不可胜记".而小篆仅仅是其中的一体。在李斯创立小篆并统一六国文字之前,如"神谶"之类的文字流传民间,不足为怪。]

  在漫长的岁月中,“胡体字”不仅赢得公众认可与喜爱,又获得行家之激赏,作为一种新的流派而存于中国书法史。代表作有《金刚经》一部;百幅条屏《孙子兵法》捐藏军事博物馆;“胡体”用于摩崖刻石如雁荡摩崖《北斗洞天》;道教圣地石牛山摩崖篆书《观海》……不计其数。

  除了书法成就,胡老以泼墨法画鸟鱼虫,清新脱洒,舒卷自如,王元化称:“颇足以显其胸中丘壑。”在篆刻方面,胡老又注重“篆隶结合、繁简结合、通用字与专用字结合”。风格不拘一体,造型不限一碑,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卓然自成一家。

  从六十年代起,直至胡老暮年,留下大量出版物,不计其数的作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并为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家收藏。生前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杭州西泠印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顾问,90年后,自号青松老人、石庐居士,斋名《石庐》。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曾在胡老住在华东医院时与之一面之交的经历。当时他已八十五岁高龄,进入他的病房,似乎是到了他的书斋,满地满桌皆是书法作品。当时,我是受公司领导之托,赴院探望并向胡老汇报对外贸易近况。汇报之后 ,他欣然挥毫,为我写下《前程似锦》的横批;送我留念。见此墨宝,至今,胡老的音容笑貌仍浮在眼前。

艺术家作品展
相关艺术家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