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益之城”公共艺术展在上海展出

所在地区:上海市 -- 黄浦区
活动日期:2013年12月16日——2014年3月30日
负 责 人:
主办地址:上海公益新天地园4号楼1层
主办单位:上海公益新天地园
联系电话:

 

  

        展览时间: 13/12/16-14/03/30

  开幕时间: 2013-12-15 14:00:00

  展览地点: 上海公益新天地园4号楼1层

  公益之城:公共艺术与公益实践展

  酝酿半年之久的“公益之城:公共艺术与公益实践大展”,是刚开幕不久的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的外围展部分。因其独特的公益视角,广泛的公众参与度,富有历史底蕴的选址,成为最特别的外围展区之一。同时,这也将是国内首次对于“公益和艺术、设计”三者的交叉领域进行相对完整地梳理、展示和探索,可谓开风气之先。

  在未来的四个月时间里,“公益之城”将就“公共艺术”、“设计创新”与“公益实践”三方面的融合,开展一系列艺术展览、学术论坛、实践工作坊与文化互动活动,旨在全方位探讨三者跨界合作的可能。12月15日下午,“公益之城”将在上海公益新天地园盛大开启。

  公益美学

  本次“公益之城”主题系列活动,是一次跨界的探索,更是对未来公益实践多元性的试探。艺术是为审美的体验,设计表达对人性的尊重。将公益与艺术、设计相联,就是想要开启人们对公益的再定义,刷新公众对于公益机构、公共事业、公益精神的固有认识,也引导人们观察和思考本土公益机构长久发展以来所经历的种种问题。以设计为方法,艺术为审美,或许能够成为公益机构突破自我发展瓶颈的利器,反观自我的明镜,照亮前路的明灯。在多年以来,不少本土公益机构逐渐发展出了一条独特的以艺术和设计为方式的实践。戏剧、音乐、摄影、绘画、电影、装置、文学……这些元素的加入,无疑使得公益变成了更加生动更加赏心悦目的生活方式。公益,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美学。

  美泽众生

  而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何让设计的便利与巧妙惠及更广大的人群,如何让艺术的光芒照亮社会的各个角落,携手公益成为越来越多设计师和艺术家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此次“公益之城”便是一次全方位促进多方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平台。

  深厚传统

  本次展区设立于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内。这里,是上海市区内最大的民国建筑群落,原为实业家陆伯鸿在辛亥革命后拆原上海老城墙而建设的 “新普育堂”。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度为“远东最大留养类机构”。同时也是1927年,第一届“全国美展”的举办地。1956年,作上海市第一儿童福利院。2010年,上海市民政局开始酝酿筹备“公益新天地”项目,旨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公益生态系统,并致力构建公众、政府、企业、学术界和志愿者与公益组织持续互动的平台。园区内设有上海市民政博物馆,容纳了沪上众多一线公益、创新类机构,于今年11月底正式对外开园。公益新天地, 秉承了艺术和慈善的深厚渊源和优秀传统,完美地与“公益之城”的主旨相契合。

  全民参与

  本次“公益之城”力图打造成一个最具公众参与度的展。展览由上海艺术设计展组委会授权支持,上海恩派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以及本土公益机构禾邻社主动发起,联合组织了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公益机构、艺术家、设计师、高校学生等,从多角度来全面展现了艺术、设计和公益三者间互相结合的跨界理念和实践成果。从高校到社区的全方位参与,体现了各路民众的自发力量和对于公益事业的无比热情。同时,整个展期内还将有更多现场体验环节,以及实践工作坊面向公众开放。

  全面跨界

  本次“公益之城”的展览,将展示禾邻社、无障碍艺途、工友之家、青聪泉、无障碍电影、合众和爱拍公益影像七家本土公益机构在艺术与公益领域跨界实践的案例。同时也邀请到了关心公众议题的艺术家设计师的作品,如杨烨炘的装置作品及同济大学的公众与包容性设计等。除此之外,还将展出关于乡镇建设方面实践的特别展。出了艺术展览之外,还将举行公共艺术与公益组织建设方面的高峰论坛,以及每月开展设计高校与公益机构的工作坊。相信一个展览,一场论坛,四个工作坊,更多现场活动将从各种形式和角度丰富在该命题上的探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近期活动[更多]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