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艺术名家 > 书法名家 > Z > >
赵鹏九

出生日期:
出生地区:
常住城市:
性  别:
擅长方向:
所属机构:
主要职务:

  赵鹏九先生于1926年10月出生于原商丘县城内一个书香门第,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加上他自幼天资聪慧、学习勤奋,六七岁时开始进学堂读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寇的铁蹄已踏进中国的国土,进行各种渗透,办学堂、开商埠。面对日本的弱肉强食,具有爱国思想的父亲力主赵鹏九上私塾,决不上日本人开的洋学堂。几年的私塾学习,使赵鹏九深受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养成了刻苦学习、秉性刚烈的性格。

  刚一入私塾,幼年的赵鹏九就对传统的中国书法情有独钟。当时的时代,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乃为毛笔,学写毛笔字则成为那时学生习文练字的基本功。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氛围中,赵鹏九对书法艺术如饥似渴,为了使自己的书法达到理想的境界,他10岁时就师从于褚纪雯、姚海观等诸多名家,16岁又经我祖父引荐,投著名书法家白西臣为师,逐步练成了浑厚的书法功底。

  落后就要挨打,是要受人欺负的。基于赵鹏九少年时酿成的报国志向,他初中毕业后立志于教育救国,于1948年报考了商丘高师。解放后,为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他没毕业就来到虞城县杜集完小教书,从此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以后的几年间,他先后在马牧中学、商丘县四中教书。在这些日子里,他躬耕教坛,精心备课,编写教案,成为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没想到好景不长,1957年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开始了。他因一份教案与当时的校长发生歧见,便以“顶撞校长”、“不服从党的领导”为名,被打成“右派”。从此,一场突发灾难便降临到他的身上。直到1977年,长达20年的“右派加反革命”的帽子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面对自己的不公正待遇,赵鹏九从不记恨于政府,他曾给自己的家人说:“从内心咱不是反对共产党的。”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度和信念。

  1962年,由于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阶级斗争扩大化一时甚嚣尘上。处于被监督改造对象的赵鹏九更是岌岌可危。当时,一位管片民警拿着一张刊有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的报纸,以任务性质让赵鹏九去打探一位所谓“历史反革命”的态度时,赵鹏九意识到这是拿自己当诱饵,唆使人犯罪,他感到良心的本能受到挑战,于是就把想法告诉了家人。父亲说:“诬陷人的事情咱说啥也不能干。”妻子说:“就是把咱打成反革命,劳改,咱也不能干丧良心的事。”身边亲人的话语使他更加坚定了做人的本分。

  当时,我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本来一句“粮食不够吃”的实话在寻常人嘴里是习以为常的,但在一个“右派”嘴里却成了弥天大罪。不久,赵鹏九便被以“包庇历史反革命”、“散布反动言论”为名打入监牢,判处4年徒刑。后来,他在一首《无题》诗中这样写道:“……一句直言入囹圄,两堂庭辩成罪人。右派再加反革命,四年劳改铁窗门。”

  1966年赵鹏九刑满出狱,本想缓口气,没想到却又碰上了“十年浩劫”。从此,一系列的磨难又接踵而至:监督劳动、无休止的批斗、遣送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等,使他再次陷入了苦难深渊。在逆境面前,赵鹏九没有颓唐丧志,仍然坚持自己的志向与爱好。1968年,他全家被遣送到商丘县高辛乡大王楼村接受改造。尽管环境险恶,但他仍然眷恋书法,苦练基本功。在一次外出拾粪中,他趁休息间隙,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道:“负箕拾粪到堤坪,不弃临池偷练功。大地树枝作笔纸,尚恐人见担罪名。”从这首诗的另一面也反映出了赵鹏九的刚直不阿和求学精神。

  “春风吹来满眼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万物复苏。赵鹏九背了20年的沉重罪名终于得以平反昭雪,并恢复了工作,直到1986年光荣离休,方才开始了正常人的生活。对于自己这20年的坎坷经历,他表现出了宽阔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他在一首感怀诗中这样写道:“廿年不堪忆往程,尽是逆风无顺风。幸喜今朝船到岸,回头已见夕阳红。”

  立品当居第一

  “立品当居第一流”,是赵鹏九的人生坐标和行为规范,也是他学以致用的最高追求。立品,包括人品、文品、诗品、书品、艺品等,而赵鹏九的人品和书品更是有口皆碑。

  前不久,梁园区一位诗人企业家在某酒店宴请赵鹏九,我和几位文友应邀作陪。席间,众人对赵鹏九的人品和书品给予高度评价,我也从中对赵鹏九的为人处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赵鹏九久濡翰墨、习书各体、勤奋笔耕、绩效书坛,其高超的书法技艺、格调、气韵、神采和深厚的学养,均为各界人士所赞同。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谈起自己的书法人生,赵鹏九感慨颇多。他一生教书育人,不但是一位学识丰厚、德高望重的人民教师,更是一位活跃在豫东大地上的书法艺术家。他自幼心存高远,孜孜不倦,刻苦好学。无论是风平浪静,莲荷盈盈,还是面对凄风苦雨,他都矢志不移,持之以恒,潜心演习百家书体,临摹诸家笔帖,汲取精华于己身,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真、草、隶、篆诸体皆能,尤其精于楷书和行草,书作既显“二王”笔意,又具颜柳风骨。他的楷书端庄秀丽、开张自如、遒劲平和;他的行草笔墨流畅、挥洒飘逸,如行云流水;他的榜书尤为特长,既宽博雄厚又气势磅礴,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目前,他已成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商丘市仓颉书画院副院长、睢阳区书协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各级书画大展,被众多书画爱好者和博物院、书画馆所收藏,并入编多部书画辞典名录。

  赵鹏九不仅书法技艺精致高超,更可贵的是他的人品魅力。他追慕前贤、泽墨后人、谦恭和蔼、淡泊名利、性格爽朗、心胸旷达,表现出了一个人民艺术家的高风亮节。他虽已81岁高龄,但仍然不遗余力,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为社会无私奉献。社会各界,无论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市民农友,甚至是小学生前来求字,他从不拒绝,而且是有求必应,不要报酬。有人作过统计,自睢阳古城北门口至市人民广场两侧,他所题的匾额就达72块之多。

  古人云:“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赵鹏九泽励而后学,更是诲人不倦。他桃李满天下,其书界弟子不下数百人。前不久我去拜访时,恰逢他的两位弟子前来求教,年少者乃过去少年宫学员,中年者乃为他在原商丘县平台乡教书时收的弟子。可见他的育人层次不分界别长幼,实乃令人叹服。对此,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日斜课罢步重门,读报涂鸦慰吾心。蜡烛精神犹未死,授业童子与成人。”多年来,他先后在睢阳区少年宫、书画院、市老年大学等处从事书法讲座,都是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讲起课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绝不应付懈怠。他一贯坚持“学书先立德,德高书能成,无德艺不存”的信条,深受广大学员、弟子的尊敬,他的无私奉献和治学精神无不让人感动。一位老同志在一首诗中这样称赞他:“化雨春风翰墨昌,赤心拳拳傲冰霜。涓涓细流育桃李,万紫千红吐芬芳。”

  笑傲人生度晚年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赵鹏九不仅是一位卓有成效的诗人书法艺术家,更是一位创造生活美的艺术家。对于自己的过去,他付之一笑;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他感到了满足;对于美好的未来,他充满了憧憬。赵鹏九今年虽已81岁高龄,却体态犹健、耳聪目明、精力旺盛。前几天我去他家拜访,他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的家庭生活幸福,子孝孙贤,我没想到能有今天,更没想到我的家庭这样合美。”眉宇之间透露出了满足和陶醉。谈起对书法的情结,他向我吟诵了新近创作的一首诗:“沧桑起落几云烟,绛帐临池未了缘。书艺无涯怎满足,总赖后秀胜前贤。”对此,我更是为他的泽励后学、诲人不倦的精神所感动。

  谈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赵鹏九欣然中透出一丝沉重,内心充满了感激。他和夫人叶静君结婚64年,可谓是钻石婚了。在漫长的生活旅途中,两人相亲相爱,扶老携幼,共同走到今天。夫人叶静君一生勤劳贤惠,侍候公婆,操持家务,用赵鹏九的话说,“她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女性的美德、善良、贤惠、任劳任怨……”看得出他对自己的夫人一笃情深,充满了感激。伴随着春风化雨,赵鹏九自1986年离休后与老伴共同度过了最美好的18个春秋,一家人温馨和谐,其乐融融。意想不到的是,他心爱的小儿子几年前不幸病故。紧接着在200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血栓又降临到他老伴身上,一连串的变故打破了家庭的这份和谐与宁静。对此,赵鹏九没有被眼前的厄运压倒,不幸面前他泰然处之,从容自若,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对待风雨人生的乐观精神和旷达气度。笔者感言美·德莱塞说过:“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在结束我的这篇文章时,我借用这段名言,衷心祝愿赵鹏九的家庭更加合美,衷心祝愿他的夕阳生活像晚霞一样更加绚丽多彩。

艺术家作品展
相关艺术家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