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艺术名家 > 书法名家 > D > >
丁茂鲁

出生日期:
出生地区:
常住城市:
性  别:
擅长方向:
所属机构:
主要职务:

  西冷五老之一。近代书画。曾用名丁茂隆,室名可意斋,男,汉族,原籍浙江黄岩,1936年2月生于上海。擅长书法、篆刻、国画写意人物 。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科并留校任教,主攻写意人物画,兼习书法、篆刻,学书曾得诸乐三指导,学吴昌硕一派,兼取杨凝式、黄道周诸家,用笔凝练苍劲,书风拙朴雄浑。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中日五人书法展、中国美术馆收藏。1963年调西泠印社工作,为西泠印社社员,1983年任西冷印社理事和副秘书长,现为办公室主任,副编审 。于1996年退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
  钱大礼、陈仲芳、郁重今、林乾良、丁茂鲁5位西泠老先生个个擅长书画印,近十年来每月一聚,被称为“五老峰会”,如今平均年龄已过80岁。作为“西泠五老”中最年轻的一位,这位可意斋主集山、水、人物于一体的中国画家,配
  以活学“李(可染)家”的笔墨、“陆(俨少)体”的书法,言谈斯文,委婉谦和中却不时曝出几句让人吃惊的话来。从上海来到西子湖畔,转眼已近一轮甲子,自称“吃不了苦”的他,却得着了西子湖最美的恩情。学在美院,工作在美院,旧时安静的南山路留下的印象居然是生活不便而让他觉得“苦”,此话一出便让人意外而后忍俊不禁。后来又因留在美院任教“吃不了苦”,去了西子湖的另一岸:西泠印社。在西泠印社的库房、西湖北岸葛岭上的张静江旧居里住了19年,听起来真是让人艳羡无比:伴着那么多的印石文物,枕着宝石山的温情山林,睁眼即可看见诗意西湖,何等地快意啊!如今还有几个人可以体验这样的美妙时光呢。
  从最早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登于《中国画》画册的毕业创作《上海电车工人罢工斗争》的严肃思考,到现在的《股民一族》的细致观察、《古城春晖》的家园怀念、《野外考古图》的简练陈述、《摔跤图》的情境捕捉等等,人们看到的是一种与时代脉搏一起跃动的时代意识与融洽的生活热情。虽然他强调不是一味地追求传统古风,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画得较多的弥勒图和牧牛图中看到更多的闲适和脱胎自李可染陆俨少先生的那一路对传统笔墨精神的皈依。
  在从艺至今悠悠半个多世纪、一直钟情于写意人物画的丁老看来,找到妥当的造型程式和创作的题材很重要,题材要吸引人,描绘的人物要有趣味,合理利用水迹、皴熟、夸张色彩等艺术手法的处理,熟练地将其表现完善,并注意题字、盖章与画面形成的整体关系,再做到构图新颖,就是比较优秀的画作了。灵动的牧牛图是与钱老、郁老边喝茶边聊天时画的。这幅画最大的特点是画面处理得比较丰富,整体的留白显得恰到好处,有趣味。丁老笑说大概是那天比较空闲,放松的心情使得笔墨也酣畅淋漓了。还有丁老的布袋和尚 很形象,很生动。
  西子湖畔钱塘江边半个多世纪的悠游时空,大可以把人的性情滋养得宁静而又深遂。言辞质朴、温婉随和的
  丁老,一贯持着对先贤的敬畏和对自身的明了,丁先生把人生作了睿智的岁月分隔:他从画至今50余年,60岁之前是“打好基础,寻找自我”,漫长而坚定扎实的基础;六十之后,稍有面目,只是“找到感觉,进入境界”而已,自信而从容的现状;今后将以“得心应手,渐入佳境;拙朴厚辣,随心所欲”为努力目标,近期内的进取路线;而八十以后,就能“返璞归真,顺其自然”,这是人生的境界,更是艺术最高的境界啊!看似平静的谈话却饱含了一个老艺术家对艺术事业的执着与坚持。这对于缺少艺术修为和涵养的年轻一代有着不可小觑的引导作用。

艺术家作品展
相关艺术家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