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天津分站 > 最新资讯 >
王羲之书法之精神本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时间: 2015-07-02
标签:

  乙未夏月,全国文艺评论家学术峰会在杭城白马湖召开。之间,吾与井君、周澍、夏琳诸友聚谈于滨江乐乎斋,井君品茗谈及读到杭州日报《最懂王羲之的人是唐太宗》一文,夏琳指曰正是席间乐乎斋主朱飞军所写,众惊呼,人间因缘,巧到如此,主人兴然挥毫泼墨,吾也兴之所至,以兹纪念。

  论及王羲之的书法,唐孙过庭《书谱》中提到的“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南朝宋虞和《论书表》云:“汉魏钟(钟繇)、张(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称英。”梁朝袁昂《古今书评》云:“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王羲之)鼎能,献之冠世。”

  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一改此前的排序,认为“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将王羲之的地位提高到王献之之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又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广泛收集王羲之书法,而且亲撰《晋书·王羲之传》,将王羲之提到了书坛第一位。只有王羲之的书法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唐太宗的金口玉言:“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着实左右了后人的书法审美思想。尤其是后来《兰亭序》殉葬昭陵的故事,更是为王羲之书法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北宋的《淳化阁帖》中,二王作品几乎占了一半,王羲之继而也成了千年的书圣。

  其实,钟繇和王羲之。他们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钟繇变八分为楷,其楷书“左右波挑”,仍存隶意,“古而不今”。“千年书体的发展,是沿着‘古质而今妍’的道路前进的,隶意汰除愈多则愈显进步”。王羲之顺应当时隶书向简便易行的真书、行草书演变的历史趋势,创立了妍美流便的行草书。“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含篆隶而不露痕迹。可见,王羲之书法是合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

  从历史渊源看,王羲之是沟通南北的桥梁,南人通过王羲之可直达蔡、钟、张、索,北派通过王羲之可与南派交汇。特别是王羲之书法以中和之美,负阴抱阳,含文包质,温润秀雅,神韵悠然,以及炉火纯青、庖丁解牛的至高功力,而超越北朝的粗俗、南朝的柔媚,完全适合皇唐开国的文治理想和审美追求,点缀出一派太平盛世雍容高贵、典雅风流的兴旺气象。即使那洋溢的道家逸放氛围,也符合李唐标榜与道教同祖的政治策略的需要。总而言之,王羲之与李世民精神上是相通的,他的被崇扬是因为符合了皇唐的文化理想。

  今天,对照王羲之的手札,更能体会到梁武帝评王羲之的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审美意识形象的准确,这种既潇洒、倜傥又理性完美的形式,其实正是魏晋风度的一种表征,因此要真心领悟王羲之的书法之精神本质,更须从其文化背景、人生理想、哲学观念等入手,才能得到一个活的王羲之。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佟铸学书八十年书法作品展周日开幕

下一篇:国画名家张大千笔下的仕女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