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萏议漫笔
P. 34
山水库出工时,工地广播喇叭里受表扬之情景,每每谈起得意
满满之情,溢于言表。
时值三年困难时期之 1960 年,先外祖不忍其负重挨饿,
遂敦促其随乡亲逃荒至黑龙江佳木斯东桦川县四马架村务农。
翌年,因其容貌姣好且勤劳持重,为人谦和,经人介绍与时在
双鸭山市建设工程公司做电工之家父孙华中结婚。育有三男两
女,即满成、满祥、满丽(女)、满玉、满霞(女)。
分田到户之前,家母亦务农于生产队近廿年,可谓“巾帼
不让须眉”。常为田间耕作之“打头的”(因能干而带队者),
所挣工分与男劳力等同,且每日收工顺路或捡柴或采野菜而归。
据家父回忆,时家母能负重,逢秋季分粮,近二百斤之一
麻袋粮食可肩扛至家,令男人汗颜!家父晚年亦常提起,其赞
许、得意之情流露于眉间。
农闲时节,家母每天做三顿饭、洗洗涮涮而勤劳于家务,
还要养猪。除此之外,记忆中家母聪慧,心灵手巧,一家 7 口
之衣服均由家母裁缝,且可裁剪中山装等复杂样式,帽子、书
包等无一不能。因时已有缝纫机,故缝制起来速度很快。单衣、
棉衣皆可,曾为家父缝制过两件难度较高之羊皮袄,其时为东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