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名家在线 >
沈一丹:碧海丹心 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时间: 2013-10-29
标签:

  傲人风骨,干干净净纯粹做艺术;痴迷不觉苦,做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

  沈一丹,福建漳州人,书画家。

  1997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2011年获清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全国青联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兼书法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友联画院委员、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委员。

  沈一丹先后求教于沈鹏、李铎、刘大为、杜大恺等书画名家。参加国内外书法大赛,7次摘桂冠,特别是1993年全军书法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获该奖项的唯一一位女性。

 

碧海丹心 品味沈一丹花样书画

  钻研纯粹做艺术

  沈一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人如其字,人如其画,温文蕴藉落落大方。在交流中发现她很特别,生活在21世纪,却活得像古代仕女——不开车、不上网、不看电视,爱钻研唐诗宋词。她说,喜欢安静。其实,这恰恰透露了其傲人的风骨,干干净净纯粹做艺术。

  沈一丹出生在福建诏安——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书画之乡。她从小痴迷书画,6岁拿笔练字,13岁拿到福建省中学生书画大赛一等奖,她连续三次获福建省中学生书画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首届全国妇女篆刻比赛作品展》,被福建省书协破格吸收为会员。那时,她更被同学称为“一等奖专业户”。1993年,沈一丹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碧海丹心 品味沈一丹花样书画

  开心做喜欢的事

  只有沈一丹自己知道,这风光的背后要付出多少艰辛。很多人觉得沈一丹很能吃苦,但她却觉得这一点也不苦,因为她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幸福。

  沈一丹还争取到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的机会,拜沈鹏、刘大为等书画名家为师。

  刘大为老师让沈一丹从临摹历代名画开始,很多学生临摹一小段就停下了,但沈一丹却把这些传统作品全部临摹一遍,有的不只一次。“当时,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睡过觉,这么多年我也差不多是这样的状态,画到最后食堂都不愿去,有时让同学给带饭。”她回忆道,“有的画的线条非常细,要画出表情飘逸的感觉,笔头手头控制的力度要把握好,要非常安静的情况下才能找到感觉。一整天画一小段就很不容易了。现在想起来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靠这份冲劲,沈一丹参加国内外书法大赛,7次摘桂冠,特别是1993年全军书法大赛获一等奖,也是获该奖项的唯一一位女性。此外,1999年1月国画作品《迷彩人生第一课》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评奖中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奖,是全军十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女性。2005年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楷书获唯一的金奖。
 

碧海丹心 品味沈一丹花样书画

碧海丹心 品味沈一丹花样书画

  展览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6周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等单位于27日至31日在江西省美术馆联合举办“碧海丹心——沈一丹书画作品展”。

  此次展览精选了沈一丹二十余年间的艺术精品力作80余件,这些作品风格多样,有金戈铁马式的豪放,也有小桥流水般的婉约;题材广泛,有反映军旅题材的主题创作,也有逸兴忽来的山水小品;形式各异,有法度严谨的唐楷扇面,也有捭阖自如的行草中堂,全方位呈现沈一丹的成长历程和艺术水准。
 

碧海丹心 品味沈一丹花样书画

碧海丹心 品味沈一丹花样书画

  点评

  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沈鹏先生说:沈一丹君把她的书画展命名为“碧海丹心”,我感到很有意味:有色彩,有形象,把自己的名字与海军连在一起了。还有她给自己的画室题名“沐兰轩”,单看“沐兰”便感受着兰花的幽姿,待细看,分明暗含着“花木兰”,“木”字左旁的三滴水,既是“沈”,也有“海”。亏她这番琢磨,中国语言文字真妙!我认为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也很可以为她的“沐兰轩”作注解。

  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批评家、书画家薛永年评价道,沈一丹的楷书渊源于晋唐,亦帖亦碑,端秀清雅,气脉流通。她的行书远溯晋人,近学宋明,姿态自然而点画有法,不矫饰,不作态,文雅腴润,蕴蓄风流。她的中国画,多作工笔,擅长军旅题材,具备较强的写实造型能力,又精于用线造型,不与照相机争工。

  赏析

  其书法稳健中见飘逸,清新中多灵气,师法碑帖又别具新意,小楷尤工,行书飘逸,榜书朴拙,立意深邃,格调高雅。在国画方面,种类广涉人物、花鸟、山水;样式兼具工笔、写意。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功在字外:著名书法家赖非的创作人生

下一篇:郑利权:秉承人文书法 笔墨当随时代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