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3-11-19 | 标签: |
走近丁广茂的书法世界,似走入一片葱茏山水之间,其情其境令人陶然忘返。
丁广茂,1939年出生于湖南湘乡,曾任空军飞行教官、空军招飞中心主任、空军战略发展研究员。1991年转业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工作,历任办公厅主任、调研部部长、中央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等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等。其作品入编《走向世界的中国十大书画家》、《中国艺术大家》、《中国书画三十年史志》等。他的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及美国、俄罗斯、法国、尼泊尔、瑞士等国家驻华使馆和官员收藏,并荣获民间外交贡献特别奖。
丁广茂先生敦厚纯朴,待人真诚热情,既没有名人得志的倨傲,也无自命不凡的浅薄。他淡泊名利,平易近人,书品人品相得益彰,可谓人书一体。
行笔用墨归于心源
丁广茂的作品主体建构是中国传统的笔墨语言,在细节处理上,意为先、象为宗、法自如。他的书法作品既具有东方书法语言的精微刻画,又不乏空灵峻法的中国画意境。其行笔用墨,从传统中来,终归于心源,致于自然,脱于形迹,形成自家之法。他不是把笔墨提取出来进行形而上的超越,而是脱于程式,化于自然,隐于物象。
丁广茂童年时就非常热爱书法,6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且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研习过古代书法大家欧阳询、柳公权、董其昌的书法艺术,积淀了一些传统书法的创作技巧。更难得的是,他有幸得到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指点,成为其关门弟子,
时常听他讲解历代书帖,虚心求教、勤奋钻研。
丁广茂悉心探究书法之道,广集博采,上溯下追,求索不止,使得他的书法有了生命的节奏和律动,远离了概念的僵硬、虚幻和枯燥,达到了运思精巧、笔畅神怡的境界。他对书道感悟颇深,对书法的线性、线质、线韵和线象把玩自如,营造了完全属于自己笔下的“气”势。丁广茂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笔画精到,笔意丰富,骨肉挺匀,让人爱不释手。
几十年来,丁广茂在书法的追求中,体验精神上的愉悦;在书法的净化中,体味人生的真谛;在书法的慰勉中,体现情怀的升华。他的许多作品在“似与不似”之间觅得对应合一,在“意与无意”之上营造高超的妙境,自然而然,其作品也就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故多了些灵气、秀气和精气。
有一位知名书法评论家认为,丁广茂先生的书作既非颇有“画意”的现代书法翻版,也非“挂树蚯蚓”式的虬曲缠绕,它端庄雅静,稳重厚实,而非浮躁狂放、圆润不稳。其创作结构工巧,不允许丝毫瑕疵,每幅作品的布局均见精心之道。中国收藏专家认为,其书法结体精严、笔画清朗、风神俊爽,从容不迫中透出一种淡淡的王者之气。
“造化钟神秀”
丁广茂创作的不仅仅是艺术品,而且还蕴有中华书法传承中不可或缺的精髓。他所作的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字距和列宽严整有度,遥相呼应,飘逸洒脱,放荡不羁。具体到个别的单字,厚薄匀称,相辅相成,各自有圆润和灵秀之感,给人一种处于人间之外的灵动感,似仙女之裙裳,飘逸于万物丛林间。还有其临摹的《兰亭序》,运笔圆转流畅,整幅书法颇得“书圣”之精髓,但也不失遒劲之豪气。
纵观丁广茂展示的几幅书法,会让人联想起杜甫《望岳》诗中名句—“造化钟神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在丁广茂的书法意象中,似感悟到他所追求的无心之得的妙境,可谓妙不可言,别有洞天。而从其所书写内容来看,又无不带有个人的审美情趣。
近年来,丁广茂的作品被收入到《中国文化遗产—当代书画名家作品精选》、《翰墨名家经典国礼卷》等画册中,还出版了个人书法专集和硬笔书法图书,广为流传。他还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书法展览以及中国书画名家网的精品展。
丁广茂退休几年来,整日与笔墨共舞。在笔情墨趣中,安恬愉快,并且创作了不少高华雄浑之作,真可谓“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上一篇:刘豫华独具一格的“蚂蚁精神”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