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3-11-20 | 标签: 王大文 何香久 沧州书法 |
初夏的沧州,迎来了一位京城的客人,他就是北京青年书法家王大文,曾多次来沧与沧州书画家们切磋书画艺术。今天,当他又一次将自己的书法墨宝特意拿到沧州与文学界、书画界的朋友们共勉,大家一致惊叹:“王大文的书法,真是突飞猛进啊。”
王大文
从小学就热衷书法的王大文,少儿时代参加过多次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并得奖,长大后一直没离开书法艺术。漫长的书法学习经历、浓厚的书法爱好,使他在北京、江苏等多个省市成功地搞了多次书法大展。每次展出中,他那结体秀美、笔画整洁利落的楷书,那秀劲飘洒、灵动宜人的行书,使许多行家、观者驻足凝视,评价他的作品为“外见温文典雅,内寓刚劲遒丽”。他在追求书法艺术的同时,还为沧州及全国各地的书画家、作家组织过书画大展、笔会,已在京城文化产业圈小有名气。但王大文非常希望自己的书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提高,希望在无数的书法艺术流派中创建最适合自己的路子。去年夏天,他有幸得到了大师季羡林先生的鼓励与点拨。
《思飘云物外,诗入画图中》
那日,王大文怀着钦佩和感激,在散文家卞毓方先生的引荐下见到了自己敬仰已久的季老,恭敬地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拿出来,请季老指教。
大概是眼前30多岁的王大文对书法的热爱、深厚的书法功底,感动了本就热爱中国文化的季老,季老高兴地笑着鼓励他:“很不错。”并将自己的两部著作《我的人生感悟》和《留德十年》赠给大文,签名留言称王大文“大文小友”,还亲手为他题唐诗一首: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季老一搁笔,跟随季老多年的杨锐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我跟随季老这么多年,还没见季老用宣纸给谁写过这么多字!”
《满园春色》
大文一下子如醍醐灌顶,这不正这是季老对中国书法后起之秀的由衷鼓励么!是的,只要珍惜时光,巧下苦功,不管走向哪个派别,一定能有所提高,不辜负季老的鼓舞。
他从季老题赠的这首唐诗,想到了堪称书学鼎盛时期的唐代书家、书作,他对中国书学的热爱之情再次迸发出来他一边研究前人的成就一边根据自己原有的书法功底寻求破,并从季老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中力求寻找老先生心灵与墨笔的契合,期间一直没有停止与沧州同仁的探索和交流。
熟悉书画艺术的人都知道,楷书又称“真书”,而常说的“真、草、隶、篆”的字体排行中,楷书又居四体之首,大文正是开始重新从楷书下功夫,开创自己书学艺术的新里程。他首先像往常一样,在被称为楷书“初唐四家”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的作品中寻找启发,但聪明的大文很快就发现,这初唐四家虽然自成家法,创他们始终没离开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所创的娟秀文雅传统风尚。他又比以前更深地追溯到二王的精髓中,并由此一路漫溯到早已被他所敬仰的最富革新精神的大书家颜真卿——中晚唐崛起的最重要最显赫的书法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开宗立派的颜真卿,以人品、学识和进取的魄力、灵气,开创了二王体系之外的新书体——颜体,成了王大文决定追随一生的楷模!还有柳公权、欧阳询等旷世书家那英烈的日月人生,皆成为了浇灌王大文书艺奇葩的不竭泉源。
徜徉于纵横千百年的时空交错,不朽的先贤名作使大文如鱼得水,再加上身边可敬的大师的教诲、同仁的友谊,使大文感到一种难以阻挡的动力,昼夜反复尝试、揣摸。
终于,当他再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拿出来时,那法度适中、流畅飘逸又朴纯秀美的楷书,透露着古人先贤的哲思灵慧,又散发着书者创新的无限生机。看啊——尤其是整篇楷书,小字圆润、挺拨、娟秀;大字雄壮、厚重,但无论大字小字,都是笔笔不同,各有千秋,却又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每一行都错落有致,却又,行气自然贯穿,如串串珍珠,神采飞扬,风韵十足!那行书,雄健豪放、气势磅礴!《北京晚报》等多家报刊纷纷刊登了他的作品,京、沧两地的文化界同仁一致认为:大文之书法,如一夜之间浑然天成。
孔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是说真正的有修养的君子应该用文化来交朋友,并借朋友的帮助培养自己仁德。是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修养都是有限的,大文也是一样,但他懂得谦虚地向大师请教、诚恳地与朋友交流,不忘从先贤中汲取精华。所以他的突飞猛进便是自然的事了。
王大文告别沧州时,沧州文联副主席、沧州文学院院长何香久热情诚恳地说:“大文是我们沧州文化界的老朋友了,真希望你以后多多来沧,和我们多联系多合作,将我们沧州的文化产业进一步打入京城。”
爱书法又重友谊的大文自然是乐此不疲,他说早已将沧州当作为自己文化生命的第二故乡了。(记者 李玉生 赵枫莲)
王大文个人简介:
书画家,男,1973年生,号,庆云阁,江苏盐城人,汉族,9岁始成家学,少儿时代参加过多次青少年书画大赛并得奖,幼时书法从颜、欧临起,后攻二王,从褚遂良、孙过庭、王铎、赵子昂,文征明等书法中吸取精华,形成了大文独特的书风。国画在恩师詹庚西指导下,受王雪涛,李苦禅,郭味渠,张书旂等多家画风影响,从而研磨出,画中见书,书中见画的独特画风。2000年定居北京以来,在北京琉璃厂创建了大文书画工作室。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外交部”“中宣部”“公安部”“全国人大常委会”“人民大会堂”“钓鱼台2010中国慈善排名榜”佛教圣地“五台山”等场所现场泼墨挥毫。作品多次在慈善机构捐赠,及领导人收藏。作品曾在中书协“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入展,中书协举办洛阳现场书法百人百米长卷,及千人千邮展。“北京晚报”“慈善家”“全国新文人书法邀请展”“2008太平洋拍卖”“民政部诗酒文化书画集”“中央台”中国旅游与经济电视台“中国书画家”栏目组“意大利电视台”“土耳其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五台山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发表报导。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詹庚西工作室画家,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柏纳画院院长。
上一篇:丁广茂:行笔用墨归于心源
下一篇:田英章:孜孜以求 追求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