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4-05-12 | 标签: |
五、我们常说艺术无国界。音乐、绘画、建筑艺术最能起到桥梁作用联通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群。同样,我们的国画艺术也应该有这种效果,但至今,我们的书画艺术很难走出国门,外国人怎么就看不懂呢?
没有看不懂,一样的。我画的画好多中国人也看不懂,这个跟国内国外没关系。绘画和音乐是世界语言,懂不懂应该具体到某一个人看的懂还是看不懂。我认为其实是这个人愿不愿意认真看的问题。绘画里的形象,各人有各人的解读,比如我的这幅画,他看出另外一个意思出来,我不必说不是。我画的这个东西,就提供了一个供人思考的空间,你怎么想,怎么解读都行,他有他的思维习惯,他的深度,他的角度。比如一张写实的画,更不存在看得懂还是看不懂。我画一个玉米棒子,一粒一粒的玉米,有谁看不懂?一朵花,一只鸽子,有谁看不懂?我这种抽象的,就是要你看“不懂”,我拒绝你从表层进入我的画面;我画抽象的,就已经提醒你了,你不要在表层来我画里面找东西,你要有准备,你要往深度里走,那里面气象万千。你没有这准备,你走不进去,这不是外国人的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如果你见过很多外国人看不懂,根本原因正是文化底蕴的不够,中国人如果文化底蕴不够,同样存在“看不懂”的问题。
六、为了让中国的书画艺术走向世界,为其他民族的人民接受并欣赏,中国艺术家们应该做些什么?
不要以为谭晶去国外金色大厅唱了歌,外国人就对中国歌曲感兴趣。音乐是抽象的,不同国度的人们很能接受这种美。而我们自己的绘画太中国了,太成熟,太独立了。在世界艺术史上还有点“偏”。历代绘画大师也从未想过画给洋人看,这一会儿突然想要人家接受,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当然,文化的渐融和认同是前提。中国这么大,绘画历史这么悠久,但同国际交流还是很少的。这种文化背景没有被国际认同,这种表象的画也很难让外界认同,加之我们自己在这方面输出的也恨少。
但随着艺术家的认知和视野更加开阔,突破这种地域性,画出更有人类普遍意义性的作品,中国画会慢慢被国际认同。你不要自己禁锢自己,要放眼世界。不要认为这是在迎合西方,我们要超越中西的概念,可能中西的人都能接受。至少,对于那些求知的人,他们会有企图接受的内心需求。不同艺术家在达到最高境界时是一致的,这种境界是我们要努力的。外国人也买一些商店里的中国古画临摹品,这种类似土特产的买卖不能代表中国绘画走出了国门。在最高层面上让西方接受我们的绘画艺术,欣赏我们的绘画艺术,这个不用着急。只要我们有高端的东西,他们照样会接受。不接受是他们的无知和愚蠢,或者另有意识形态的问题,跟真正的艺术没有关系。比如赵无极,他的画西方接受,但我认为赵无极是站在中国文化的根上去吸纳西方,他画里面最深层美的东西还是东方的。他把东方的写意山水画通过西方的油画材料来表达,使西方人更容易接受,但更多懂她的人是在他画里面看到了一种东方神韵,就是一种东方神秘感,有的局部更写实像照片,也更讨一般人喜欢。在我的经历中,我并没有感觉西方人不接受我的东西,他们看我的画也津津乐道,也有评论。如果他们看了,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评论,你不要认为他没看懂,只要他在画前面驻足了,花时间看了,那就说明他开始接受这幅画的气场。像我的有些画大多数中国人也看不懂的,却还总有人叫绝,这很有意思。
七、在您的人生中,有两个长达20年的寻梦,一个是寻找到现在的妻子,另一个就是对冈仁布齐神山的向往,这两个梦都圆了,但现在大家都在说中国梦,你还有梦想吗?
我是相信有爱情的,现在相信有爱情的少了。除非那些18、9岁的孩子还有真的爱情。爱情是让你懂得包容,包容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我现在对我的非洲妻子就是必须包容。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还不太够,是带着一种玩的兴趣学习中国文化,尽管我多次想教导她如何巧妙的认识汉字,但她就是不给我机会,不听我讲。这不能强求她改变,得由她慢慢来。爱需要包容,而包容是因为爱。比如我对生命的认知,来源于我对自然的膜拜,来源于某种宗教。我不是一个学者型的画家,可能算是一个思考型的画家。
无论我是对大山,草木,对世界的认识,还是对生命体的怜惜,这都是因为爱,一种自然的爱在里面,这种爱是超越动植物界限的。有时候我看见两个很小很小的虫子相互交尾,我会感叹生命的神奇;有时候我花盆里突然长出几株小草,我会把它们从花盆里挖出来,小心移植到阳光下的草坪里让它们有更好的生长空间。
我身体里曾经有十七枚胆结石,后来医生把他们取出来了。洗净后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他们的形态。它们在我体内先要破译我的基因密码,让遗传功能生效,继而寄居10多年。它们冲破阻挠,抵制扼杀,顽强的吸收我的能量要壮大它们自己,多么不容易啊!我要给它们送上一首赞歌,因此我就画了那些在显微镜下被放大了的结石为题材的画,取名“吉祥金刚”、“金刚正果”。我认为这种乐观的对待病灶的心态是一种能力和智慧。 对自然,对生命的挚爱是实实在在渗透在我生活里面,并时时刻刻作用于我的生活。
我的作品“百度系列”,由此岸渡向彼岸,一次渡不过去,再渡,再渡不过去,三渡……直到百渡。画里面都有一只小船,他很孤独,漂浮。他离开了此岸,在奔向彼岸的过程中;有的画里面小船似乎依稀看见了对岸的璀璨和绚烂,那种光来源于西藏五彩经幡给我的启发。经幡总给我神圣祥和的感觉,他体现了人类对美好愿望的期盼。看见经幡,我内心总能产生一股勇气和信心。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下,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那五彩的经幡在蓝天下却是那么美,这里还有一种烂漫的情怀,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我的生活中,充满了热情,充满了大爱,充满了对整个人类的信心。尽管多年来,我们经历了许多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动荡和苦难,混沌八荒,彩墨里度一,慈航又何处?我坚信并感知到了冥冥之中人性的光辉永在。
上一篇:张海:我只是寻梦艺术家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