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影像学院 > 学院风采 >

专访兰亭奖艺术奖获得者--丛文俊
书法家丛文俊

  书法家丛文俊 祖籍山东文登,1949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考古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书协理事、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院研究员,吉林省书法家书协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已发表书法研究文章两百余篇,专著有《中国书法全集·商周金文卷》、《中国书法全集·春秋战国金文卷》、《碑帖导临·散氏盘》、《丛文俊书法研究文集》(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中国书法简史》(光盘)、《揭示古典的真实--丛文俊书学学术研究论集》、《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书法史鉴》、《篆隶书基础教程》、《丛文俊书法作品精选》、《丰草堂题跋书法》、《丛文俊还岁书法集》等。长期担任全国大展评委,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大展和名家邀请展,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

  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一等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4次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长白山文艺奖”,先后被专业刊物评为“中国当下最具收藏价值的十位书家”、“2009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多次应邀到韩国、日本、美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并进行讲学活动。

  您曾在江苏文艺·名家讲坛中,以《技法--审美--风格表达》为主题作了精彩的演讲,请简要向读者阐述一下书法的文化属性。

  书法家的文化属性很复杂,甚至有些微妙难言。在我看来,它不仅存在于评论、阐释层面,而且存在于审美观念、方法、旨趣、价值标准的认知和运用当中,存在于技法、风格及其象征意义的综合结构之中,包括哲学的、政治学的、伦理学的、传统的、大文艺思想观念的形而上及形而下的诸多方面。例如,阴阳是一对哲学范畴,用于生成论,与笔势、形势相对应;用于阐释论,对应于书论中所有相反相成的内容,如方圆、刚柔之类;用于书写,可与技法运用及其变化相对应,并存在于书写的全过程,如疾涩、偃仰、内外、提按之类。再如,书法是实用文字的书写艺术,而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式;从文字观到书法观的转化、文字学理论成为书法理论的基础,均有其深刻的文化印记。文字要求实用和规范,书法家书法则有了相应的法度、秩序感与社会化的公共意义,有了典范和传统,有了伦理教化意义,有了体现知识阶层价值观的审美祈尚并推衍而成风气,甚至成为一种修身志道的工具、品格操守的象征符号。文字产生的神秘感与圣贤崇拜,书法有了各种超语义、超越艺术形式的装饰性书体,以及影响深远的书体分工与装饰美的鉴取,书法成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中介和纽带,有着能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的伟大功用,等等。

  今天,当我们更多地关注书法的艺术属性时,忘记、或者说缺少的正是其固有的文化属性,是得是失,恐怕要由后人评说了。

  有人说当今书坛已是行草书“独霸天下”,篆书的创作者、研究者“偏安一隅”,在信息化时代篆书甚至可能成为渐行渐远的远古足音,对此您怎么看?

  历史地看,从汉代至今,当代的篆书创作要算最繁荣的时期了。在以尺牍相尚的魏晋,篆书没有消亡,今后也不会。目前,出土文字日益丰富,业已形成甲骨、金石、简牍帛书为载体的完整的书体发展序列,如象形装饰文字、简化契刻甲骨文、周秦大篆、六国古文、鸟凤龙虫书、美化大篆、小篆及其秦汉变体,风格多姿多彩,历时一千多年,可资取法者超出清代数十倍,而今人所用,尚十不足一,所差者,作为法帖的出版物太少,讲习导临者阙如,令人望而却步。依我的体会,篆书的可塑性远在隶楷之上,它们不缺少艺术魅力,只是缺少让人亲近的途径以及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已。就书法艺术的整体而言,篆书是源头,又能贯穿三千年书法史,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我相信,篆书创作会越来越好。

  邓石如开创篆书新格,之后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一直到当代的一些书家,无不殚精竭虑打造自己的篆书风格,其中不少人并以此来涵养篆刻,想请您谈谈篆书与篆刻之间的关系。

  您书法创作的路子很宽,由篆书拓展到各书体,请谈谈其间的体会。

  我的创作路子很宽,付出也多。在客观上,是为了学术研究和教学。如果自己不会写,怎么去评说古今,怎么指导学生。在主观上,一直向往《笔阵图》、《书谱》倡导的诸体兼善、集众美于笔下的境界,以及汉唐名家八体皆工之能,加上地不爱宝,三代汉唐出土文字之富让人不由自主地做起书法梦。

  学书之初,涉猎的书体只有名家的楷草行书和汉碑隶书。大学学考古,开始接触出土文字资料。读硕士、博士主攻文字学,于是上自甲骨金文,下到秦汉简牍帛书,各体均以摹记字形为务,进而感悟、研习不同风格,以明确国别地域、社会不同阶层群体和个人的崇尚与风气,以及相关的文化、教育等内容。从商周古文字到秦汉早期隶书,过文字关非常重要,熟练地掌握字形,即可以知道各种古体之美与风格之所以然,笔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如果不熟悉字形,创作中经常会出现以后代字形充数的情况,其作即不免杂芜,其味亦淡。在熟悉字形之后,按个人所好选择作品通临,以入古为目的。至于创作,还需要积累、筛选,寻绎适合个性发展、又与古今皆不相同的切入点,不断地验证和完善,包括没有古字形的情况下怎样利用偏旁拼合、假借,怎样改写晚出字形,怎样利用异体字变化章法等。古体书法的文化感很强,要学着尝试借助字形风格来表达对书体固有的,以及可以拓展和泛化的文化意味,如果只用“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的观念来图解字形,作品必然要流于肤浅。

  尽管贪多务博,精力分散,但一路走下来,收获还是很大的。其中许多经验促进了对古代书论的理解和学术研究,反过来又不断地提升了对书法家书法艺术的认知能力和创作水平,成为一种学术与艺术的良性循环。例如,近年已经打通了技法--审美--风格--理论的古今界域,使玄妙难明的古代书论可解、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值得持续地做下去。


上一篇:书法家——曾翔访谈录
下一篇: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讲述中华文化的精髓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