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3-11-15 | 标签: |
12行书
行书
行书,代表人物王羲之。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
一、据张怀 《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 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 ,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行书的优点:张怀 《书议》说:“行书非草非真,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草行”《宣和书谱》亦说:“自隶法扫地,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之间者,行书有焉。”行书既没有像正书那样规矩繁难,也没有草书那样狂放难认的弊病,因具有“不拘不放,易认好写”的优点,所以笔札函牍,皆使用,兼以古今人学书,亦特别重视此体。久之已成为在社会上流行最普遍,在日常生活中最切实用的字体。在应用价值上来说,算得是最伟大的。故能自后汉相传至今,历久而弥新。
13燕书
马永安燕书书法
燕书,代表人物马永安。燕书,亦称燕书体、燕体,为当代书法家马永安所创。燕书,是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书体。与传统书法对比,六个标准,有五个标准完全区别于传统书法,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和书体。燕体书法的结构,以正书为基础,侧书(以前没有这个提法,是相对正书而言)为辅助,正侧互用,生动鲜活。传统书法,楷书是楷书,草书是草书,正侧分明,略显呆板。燕书体的取势,左高右低,取顺势,舒展流畅,符合主流审美取向,更吸引眼球,为之一振。传统书法,几千年不变,都是左低右高,取的是逆势,有受阻之象,不顺畅,不符合人类憧憬美好的审美理想。燕书体的运笔,停顿少无折笔,运用篆书草书的笔法,顺势运笔,流畅自然,毫无做作,开拓了书法艺术更广阔的审美空间。传统书法,因为运笔取逆势,只能用折笔才能完成书写,折笔多起笔多,缺少柔顺。正书过刚过死,草书有走另一极端。这些,都不符合传统的哲学思想,根本上违背了主题的审美意识。燕书体的点画,变化丰富,与传统书法相比,反其道而行之,更是一种发明和创造。燕书体书法,入笔盘笔,细如纤丝,笔锋在外。收笔若轻若重,轻若毫发,重若阵云,万毫齐发,收笔不收锋,势如破竹,痛快淋漓,一泻千里,给人愉悦之感。传统书法,千古一法,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无往不收。人人固守因袭,毫无生气。
上一篇:书画基本常识和印章的用法
下一篇:南北朝碑刻欣赏
最新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