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名家在线 >
王伯振:腹有诗书气自华 情到深处品自高

时间: 2013-11-22
标签: 王伯振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 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协会

  王伯振,1944年出生于河南杞县,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协会开封市分会主席、中国书画摄影协会理事、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纵观他的从艺生涯,见其腹有诗书气自华,情到深处品自高。

  研读历代书法著作 汲取精粹

  王伯振自幼喜爱书法,少时缺墨少纸,他便以磨平的大方砖做纸,用红黏土兑水做墨。一位亲戚知道他喜爱书法后,把家中珍藏的一本柳公权的《玄秘塔》书帖送给了他。他视若珍宝,爱不释手,天天带在身上,一有空闲就认真临习。这本帖子奠定了他的书法功底。在县电视台工作期间,他有幸结识杞县著名书法家杨静波先生,经常登门求教,在杨先生身教言传下,受益颇多。

  为了提高书法技艺和理论水平,多年来,王伯振坚持订阅《书法导报》、《书法》杂志等多种书法专业报刊,他两次到郑州参加省书协举办的书法培训班进行学习。2009年、2011年,还两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的函授学习,并到北京参加面授,虚心向名家求教,接受名家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书艺大进。他还在网上开通了自己的书法博客,同网友交流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

  清代学者杨守敬《学书迹言》中说:“学书者,除了要有天分,多见多写外,还有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俗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这也是王伯振学书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他广泛研读历代书法理论著作,汲取前人论书精粹,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艺术境界。同时大量临帖,从名家帖中汲取笔法技巧,体悟用笔之道,取其长为己用,探寻书法之妙道。他还善于把握时代的审美发展观,在学习古代书法资料的同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变化、运用和发挥。因此,他的作品有扎实的传统根底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美。

  学书五十多年来,王伯振持奉“取法乎上,转益多师,博学多闻,虚心好问”的理念,谨记欧阳中石先生“学书法不能光写字,要练书外功,贵在学古不泥,食古能化”的教诲,坚持多临,多读,多看,多积累,善领悟,勤思考,求创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一日懈怠。就是出差在外,他也随身带着书帖和砚台,临池不辍,从未间断。书写时,他展卷挥毫,物我两忘。在归纳学习的方法时,他常说:“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可以说,这既是他学书的辩证法,又是学书的方法论。

  德艺双馨是至高追求

  在艺术追求上,王伯振认为,首先是要培养“爱好”和“兴趣”。常言道: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无功利的,有兴趣才能持之以恒,才能挤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一步步在艺术道路上有所收获。其次,就是要“善悟”。边写边悟、边悟边写。学习书法要用手、用脑,更要用心去揣摩书道、领悟书法,有时甚至要用生命来领悟。通过悟道,弄通书法规律,理解书法中的“理”。理通了,理论修养就提升了,意境也就开阔了,其笔下的表现才会随之融通变化,不至于僵化板滞。再次,要“修德养气”。研习书法艺术,立德立品很重要,古人认为书法之德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天地之理在德正,艺术之理在心正,德配天地,道贯古今,才是书家的最高追求和极致目标。德艺双馨是每个艺术工作者的至高追求,通过修德养气、修身炼性、净化心灵,可以提高人生境界、更好地把握书法的文化内涵,增加书法的雅气,使之臻于高雅的境界。

  王伯振的书法风格多样。有的古拙朴厚,有的潇洒灵动,有的老辣重拙如金刚之杵,有的轻松活泼如流水行云。其楷书结体稳健、端庄遒劲、隽秀大方,具颜筋柳骨又灵活多变、洒脱飘逸。其隶书,广采汉碑之长,兼熔伊秉绶宽博大度之势,用笔古拙雄沉,大气磅礴,给人一种朴茂刚劲,端庄秀美之感。其行书点画如高山坠石,运笔似行云流水,富有弹性,落落大方,显示出“风姿柔媚、清润秀逸”的自然美感。其草书运笔如风,点化精妙,顺畅柔和,放而不纵,逸而不狂,随意挥洒,且流畅自如,深受人们的喜爱。

  说起书法创作,王伯振说,书法就像排兵布阵一样,心是司令员,胳膊是团长,手是连长,指头是士兵,毛笔、水墨是武器,纸是战场,要打好这场笔墨仗,一切听心的指挥。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用笔沉稳、流畅、变化丰富,不拘一格。既能守住规矩又能灵活变通,既有出色的整体效果,又不失精彩的细节表现:既能被局部的生动传神所打动,又能被整体的严密合理所震撼。让观者为之精神一振,眼前一亮,神清气爽。

  谈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体悟,王伯振认为,书法练习必须学习传统,练好基本功。传统的古代书法经典,能够流传下来就说明有它的艺术生命力。书法练习没有深厚的基本功,就像练武术没有基本的踢腿功一样,难以创作出具有恒久生命力的作品。那些急于求成、丢弃传统、游戏书法、以丑为美对待书法创作的人,不仅有悖传统书法经典的美学追求,也难有其广阔的群众艺术基础。

  王伯振的艺术得到了书法界的广泛认可,其作品先后荣获庆祝建国60周年翰墨颂伟人全国书画大赛金奖,首届中国“幽兰赋杯”书画展览金奖,第五届金鼎奖全国书画大展金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河南省第十九届、二十届群众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十六届日本中国国际书画大赛银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大展赛金奖。其本人先后被授予“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创新百杰”、“中国书坛百杰”、“庆新中国六十华诞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书法百杰”、“中国翰墨艺术精英”、“中国书画名家”、“中国百名功勋艺术家”等称号。其小楷作品和毛体书法作品先后被五台山藏经阁、河南大学图书馆、焦裕禄纪念馆等单位收藏。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田英章:孜孜以求 追求传承

下一篇:心灵深处的合力追寻--旭宇书法集观后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