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 名家在线 >
雄强大气 厚重沉着——论黄越祖的书法创作

时间: 2014-05-20
标签:

  ■佩之

  黄越祖是近年来活跃于书坛的实力派书家。

  他的书法作品表现出了“雄强大气、厚重沉着、神追高古、形兼现代”的艺术特征。

  黄越祖出生于豫南信阳,长期工作、生活于古都洛阳,楚文化的“钟灵毓秀”和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他的双重文化性格。南北文化的结合,碑学帖学的结合,传统书法与现代思潮的结合,成就了他独特的书法情怀和高妙的书法造诣。

  20世纪80年代书法复兴以来,受近现代碑学复兴思潮的影响,中原书法创作的重心集中在碑学一脉,中原书家大都将篆、隶、魏碑当作自己创作的主体。河南省书协常务理事西中文认为,中原书风的主要特色,是以三代、先秦汉魏的正统主流书法为范本,同时吸纳、熔铸了民间书法以及以王铎为代表的明末革新派书法,体现质朴、稚拙、雄强、厚重的审美追求,运用大幅式、大制作,充分调动用纸、用墨、章法、装潢等各种艺术手段,力求突出展厅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大幅式的展厅效应对当代书法的社会交流无疑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也是中原书风对当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贡献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原书风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变得更加广泛、包容。

  黄越祖的书法创作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中原人所具有的豪爽大度、豁达开朗的性格毫不保留地体现在其书法创作中。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刘熙载讲:“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古贤也讲“书为心画”;康有为则认为“书者形也”。古人的这些观点在黄越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应该说,黄越祖在碑学创作(碑学有“专指北碑”、“北碑加篆隶”、“北碑加唐碑”三种基本含义,这里专指第二种含义)方面是一个具有清醒认识的人。他对碑学一脉的深入研悟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对篆者如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隶者如《张迁碑》、《好大王碑》、《华山庙碑》、《礼器碑》、《石门颂》,碑者如《龙门二十品》、《爨龙颜碑》、《吊比干文》等墓志、造像记、摩崖石刻等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体现在作品中则表现为一种化而裁之的自由。《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孔颖达疏:“化而裁之谓之变者,阴阳变化而相裁节之谓之变也。”黄越祖深谙“变”之道,所以在他的碑学创作中处处体现他对书法的深刻理解,并且了无痕迹地融合到自己的书法风格中。

  黄越祖善作巨擘大字,如椽大笔在丈二巨幅宣纸上随心挥洒,笔起墨落,黑与白,有于无,大象无形,颇有点悲壮的意味。他的巨擘大字与一般的大字榜书颇有不同。一般提到的榜书几乎等同于俗书,而他的巨擘大字,格局大、格调高,是具有前卫意识的现代书法,体现出的是他非凡的气度和宽博的胸怀,是心性的自然流露,是书法情感的笔墨宣泄。

  近年来,黄越祖参与了很多具有相当影响的国内国际书法大展,如《心动济源》现代书法四人作品展(2007年)、《心动济源情系王屋》王屋山杯河南书画名家作品展(2008年)、第七次《拳拳五人作品展》(2009年)、《龙门阵》现代书风国际二十家作品展(2010年)、《传统与现代》当代华人水墨书法创作展(2010年)、《日本书友社》第三回中国展(2010年)、《九逸墨品》第一回展(2013年)等,他的这些经历无疑锻造了其开阔的艺术眼界和视域。与已是当今书坛大腕的石虎、石开、胡抗美、曾来德、陈振濂、曾翔、邵岩、李强等人的同台展示,无疑显示出其过人的书法造诣和影响。通过参加这些展览,使他能从更加宏观的、历史的、现代的角度审视书法、审视自我,更加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书法发展方向,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审视把握自身的创作能力,也正是这种阅历和定位,使其书法在近些年来有了质的飞跃,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示于世人。

  我们审视黄越祖的近期创作,会发现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对字体造型空间感的营造上,能体会到他在单字结构上的独具匠心。通过对结构的非常理化营造,使字体结构的空间感得以加强,有点类似于西方的现代派绘画。借助西方绘画构成的理念来改造中国书法的做法,在中国现代书法实践中一直以来都不曾停止,但大多数都是在运用西方理念的同时失去了中国书法的历史传承性,所以显得不伦不类、毫无生命。虽然能从黄越祖的书法实践中看出一点西方构成的影子,但从本质上说,还属于中国书法的传统结字规律。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第三十》中说:“形生势成,始末相承,湍回似规,矢激如绳,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所以,看他的书法,字态各异,因形生势,能在大开大合、大虚大实中造就一种烂漫和天真,充满一种奇态。

  黄越祖的书法创作往往具有一种形式的美感,这不仅体现在字法上,也体现了在章法上,这可能与其较高的绘画和摄影修养有关,在他的作品里,往往能别出心裁,通过大字与小字的安排、朱色与墨色的对比、形状与位置的经营、印章的点缀,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意味的绘画感。

  黄越祖在碑学方面的深入研悟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如果说他仅限于碑学的创作,对帖学的存在视而不见,显然是错误的。他对帖学的认识与把握是深入三昧的。他的行草书取法《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圣教序》、孙过庭的《书谱》,兼有米芾的意味。他把《书谱》单字放大数十倍张于壁间,朝临暮思,足见其于帖学的钟情。他的行草书温文尔雅、开合有度,南方人所具有的清新恬适、精巧细心的性格也体现在其书法创作中,与他的篆隶的厚重宽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行草书之外,黄越祖还对小楷情有独钟,他的小楷取法王羲之《黄庭经》、王宠以及文征明,当然少不了魏楷的渗入,总体写得清秀典雅、精妙端庄,于严整中透出几分活泼,耐人寻味。黄越祖身材高大,体格健硕,性格豪爽,很难想象这种类型的人居然能坐下来一丝不苟地写小楷,真令人刮目!

  黄越祖是一个谦虚好学、善于总结自己、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他从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往往能从他人的创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灵感,并且能了无痕迹地把他人的长处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所以他的作品时常给人一种既古且新的感觉,他的这种“好学善化”对于一个已有相当书法造诣的中青年书法家来说无疑是可贵的,这也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书家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黄越祖的书斋坐落在黄河岸边,名曰“浪花小楼”,想其每日看着黄河奔腾的浪花,思想穿梭于古人先贤之间,自是人生一大乐事。《易》曰:“化而裁之谓之变。”黄越祖是个“善变”之人,他的书法创作之路就像黄河之水一样,正处在奔腾向前之时,或许,时隔数日,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黄越祖!对于黄越祖来说,求之于碑、求之于帖,抑或是碑帖兼修,都只不过是其实现书法理想的途径之一,而将自身创作观照于历史、观照与时代,置于文化意义的背景之中,则是其书法创作的终极目的。

  人物小传

  黄越祖,河南信阳人,1961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画院龙门西山书画创作基地主任,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书画院副院长,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出版

  2009年 《洛阳道》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0年 《黄越祖书法作品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品发表

  《中国书画》、《中国典藏》、《中国文化报》、《翰墨大匠》、《中国美术报》、《中国摄影报》、《中国财经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东方艺术》、《艺术状态》、《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美术学刊》等。

  展览活动

  2006年 《壬午七人》清平乐茶艺书画作品展

  2007年 《心动济源》现代书法四人作品展

  《三人行》佛山梁园书画作品展

  2008年 《心动济源 情系王屋》王屋山杯河南书画名家作品展

  2009年 第七次《拳拳五人作品展》

  2010年 《龙门阵》现代书风国际二十家作品展

  《传统与现代》当代华人水墨书法创作展

  《日本书友社》第三回中国展

  2011年 《春和景明》四人书画作品展

  2012年 《庄·逸·谐》三人书法展

  2013年 “九逸墨品”全国巡展洛阳站、佛山站、东莞站

  2014年 “九逸墨品”全国巡展济源站

  作品收藏

  《隶书对联》被张海书法艺术馆收藏

  现代书法作品《忠魂》被闽中革 命史纪念馆收藏

  现代书法作品《龙》被韩国国会议员书道会收藏

  隶书作品《好雨知时节》被佛山梁园博物馆收藏

  隶书作品《春有百花秋有月》被东莞万江图书馆收藏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敷粉简淡浅深晕成——记海派书画家吴为定

下一篇:淳一之奇-----记书法家程茂全和他的书法艺术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