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12 | 标签: |
一、笔锋即禅锋
当秋风扫尽浮华枝叶,嶙峋树骨方显天地本真——此乃云门宗"体露金风"之三昧。观初中海焦墨山水,恰似禅僧以笔作箭,一锋破开万重色相迷障。墨线在素白宣纸上奔涌如金风过野,干笔皴擦若疏雨打枯荷,满纸萧索中自有大野长天。这般删繁就简的气魄,岂非正应了云门"截断众流"的霹雳手段?
二、墨痕见道骨
世人只见焦墨之"枯",初中海独悟枯中之"润"。其笔下山川,线条如籀篆入画:飞白处似云门公案未说破的玄机,渴笔时若老僧衲衣上的风霜褶皱。更以道家"见素抱朴"为心法,使浓墨透出青铜器斑驳古意,淡墨化作《道德经》竹简残影。观那《溪山无尽图》中枯笔绞转,恍见秋风中铮铮树骨在与金风对答——墨点飞溅处,正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顿悟惊雷。
三、黑白演大千
昔年张璪"运墨而五色具",初中海更以焦墨作霓虹:以线为经,织就"书画同源"的千年锦缎;以墨为纬,铺陈"有无相生"的道家玄境。其笔下《雪壑幽居》,皑皑雪色尽在渴笔飞白间,寂寂山魂皆由枯锋勒出。正如禅门用公案破执念,画家以黑白云门示现——当五色迷雾散尽,方见月光浸染的千山雪脊,恰似"树凋叶落"后显露的澄明佛性。
四、笔阵参妙谛
观其《大岳长风》手卷:方笔立骨如钟鼎铭文,圆锋藏气似太极流转。千钧笔力劈出太华绝壁,轻若蝉翼的墨丝却钓起寒潭月影。这般刚柔相济的线魂,正是"道在瓦甓"的生动注脚。犹记卷末题跋:"写山三十载,始知笔墨是渡舟",此语与"体露金风"何其神契!那断断续续的屋漏痕,分明是穿越千年尘埃的禅机偈语。
五、空境证本来
焦墨至境,在空而不在实。初中海妙悟"计白当黑"三昧:山脊断处云气生,林壑虚时钟磬鸣。其《秋瞑图》以八尺巨幅写空谷,仅用三棵枯树撑起整个宇宙——左侧老松如篆籀参天,右侧寒柯似狂草舞风,中景虬枝若章草点苔。满纸风声簌簌,直教人想起云门文偃振袖时金风飒飒,长空疏雨濛濛中,自有不着一色的真如面目。
结语:
初中海举焦墨为灯,照见中国山水画千年心印。笔墨间既含石涛"一画开天"的豪情,又具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的禅韵。那些盘桓在黑白世界的线条,终究如秋风穿过古刹檐铃,叮当作响处,唤醒我们血脉里沉睡的审美基因——原来最磅礴的宇宙,就在一管焦墨写就的方寸之地;最深邃的真如,不过是赤子初心体露的金风消息。
文/王智伟(撰於宿州滕王轩)
个人展览及其他:
上一篇:李苦禅的画“笔简意繁”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