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解读:黄宾虹一生不得志?你想多了

时间: 2018-07-11
标签:


        中国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是师古——摹前人笔墨,于古意中体悟艺术精神。师古而不泥古,是历代书画研习传统的准绳。然而,在这条研习传统的路上,有太多的泥古不化,以至于造成了中国画陈陈相因的沉疴积弊。近代以来的“美术革命”和“中国画改良论”,正是基于这一积弊而提出的。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这个中国画学发展中的老问题,依然需要警醒。近些年的“黄宾虹热”,或许可以作为一个例证。
        明清两朝,摹古之风日盛。明代文征明、沈周,清代“四王”等,受到当时社会的追捧,他们的画作成为人们摹仿的重要对象。但正如历史所呈现出的结果,在几代人几十年、百余年的学习、发展后,很多后人从文沈、“四王”中不仅没有返古开新,反而逐渐食古不化,成为文人画的积弊。关于这种积弊的特点,傅雷有相当精确的概括,即“不愿学”与“不能学”——“不愿学”是指满足于因袭守旧,以致笔墨与师造化的传统画学大幅退化;“不能学”则是因为古人画作真假优劣难辨、画论画道斑驳不清,致使向学者无所适从,乃至误入歧途。“不愿学”与“不能学”,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偷懒、不思上进等人性弱点所引起的,但对某一家、某一派过度追捧,则是文人画积弊的根本原因。黄宾虹对此有着深刻的体悟,即“爱之者千金不易,憎之者草菅不如,论知遇不论优劣,贪多与爱好,皆是学古之魔障”。所以,黄宾虹认为,清代人学王石谷的画大多不堪入目的原因,恰恰是因为“王石谷热”,导致后人不加鉴别地学王石谷,就连晚年走入歧途的画都学,那么,文人画流弊丛生也就无法避免。
         “文征明热”“沈周热”“王石谷热”等等的形成,包括近些年的“黄宾虹热”,各有其缘由。傅雷于1943年为黄宾虹策展后,艺术市场首次关注到黄宾虹,但今天所谓的“黄宾虹热”,是其作古之后才形成的——在王中秀编辑《黄宾虹文集》、编撰《黄宾虹年谱》之后,黄宾虹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学术研究的推动,让市场开始追捧黄宾虹的画作,最终形成了“黄宾虹热”。在学术导引市场的作用下,黄宾虹从一个被友人“笑为迂阔”,以致“不敢向人轻说理论”的学者,逐渐成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其地位更在今年年中的舆论热点下达到新高度——《黄山汤口》拍得惊人的3.45亿人民币。
     事实上,黄宾虹生前极力反对炒作自己,他拒绝张大千门人的热捧,反对广东办展扩大影响,认为“街头烂熟,有何滋味”!然而,他不能阻止后世将自己的艺术捧成“黄宾虹热”,无法劝说人们冷静对待自己的画作。如此历史重演,何尝不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媒体在抓住巨额成交价的同时,刻意挖出1943年之前,即民国艺术市场尚未关注到黄宾虹时的往事,营造出一种黄宾虹一生不得志的凄惨景象。事实上,1943年之后,即傅雷为黄宾虹策划惊动上海滩的“八秩纪念书画展”之后,黄宾虹的画相当好卖。宾虹老人甚至设了很高门槛,要求买家必须是懂行的知己,得“自验目力”。也就是说,某人要买黄宾虹的画,那得先谈谈,若是不懂笔墨,就没有资格买画。后来为战后民不聊生的国统区经济所迫,黄宾虹不得不有什么画卖什么画,各方求画者纷至沓来——“近日各方诸位索拙画者,来此守候,至十年来所存画稿及未完工者,尽行收去”。由此可见,在有些媒体的报道里,所谓一生不得志的黄宾虹,其实是片面、误导大众的。
        在过往的话语环境中,尤其是国画界,黄宾虹的画作常常被人诟病为“不会画画”“外行”等,这种声音从民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新世纪以后。




       套用黄宾虹品鉴王石谷的话,就是“盖晚年未必尽优,而早年之绌亦可验古人之经过何如,未尝不可以为乐事”。也就是说,半成品未必没有意义,至少可以知道一位画家学习的经过、经验。所以,若能考证出画作的具体情境,再品鉴出画中的笔墨、运思等哪里好、哪里不好,对于促进中国画的发展,无疑有着正面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解析:成名太早的人,艺术上大多走得不远

下一篇:书法:华国锋颜楷《岳阳楼记》,漂亮极啦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