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欣赏:齐白石——从平凡中发现美

时间: 2018-09-13
标签:


         齐白石的绘画风格有两大特点:一是什么都敢画,二是乡土气息浓郁。这幅《柴耙图》就很能说明问题:


        画里是一支再普通不过的耙子,可以耙草,耙落叶,耙松针,一器多用,农家喜欢。
        为什么要画柴耙?齐白石在画上题写了原因:
        老人在画上题了两段话,一段是:“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器一一画之,权时画此柴爬(耙),第二幅,白石并记。”
        另一段是:“似爪不似龙与鹰,括枯爬烂七钱轻(余小时买柴爬于东郊,七齿者需钱七文)。入山不取丝毫碧,过草如梳鬓发青。遍地松针衡岳路,半林枫叶麓山亭。儿童相聚常嬉戏,并欲争骑竹马行(南岳有松数株,已越七朝兴败,麓山有枫叶亭,袁随园更亭名为‘爱晚’)。三百石印富翁又题新句五十六字。”
        原来,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晚年长期定居北京,分外想家,于是画了一堆儿时旧物,比如这支耙子。老人儿时曾花七文钱买过这样的柴耙,后来在衡山看见别人用这玩意耙松针,在岳麓山爱晚亭又见人耙枫叶,小孩子则拿它当竹马,这些都是回忆的片段。
        一件平凡无奇的物品,齐白石刷刷几笔画出大形,再题几句话几首诗,让你立刻有了别样的感受。
        白石老人经常描绘此类生活中的常见之物,再如昆虫:




        齐白石很喜欢画小虫子,尤其在他视力尚可的时候。他经常创作的一个主题是“草间偷活”,意思是宛如小鸟或小虫一般在草丛里苟延残喘。
        这是一介平民在战争年代的典型心态,如今的我们不一定能从画中体会到这样的感情。我们关注的,也许只是精细的笔触,以及草丛下的一方宁静天地。
          除了农具和草虫,齐白石笔下的蔬果鱼虾更为我们所熟悉,比如小鸡、青蛙、白菜、竹笋,这些也都是生活中的常见事物。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资讯:全国第五届颜体书法展·征稿启事

下一篇:赏析:红红白白景如攒,人面枝枝带笑看···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