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唐寅烧药图 — 古人养生医疗趣味书画

时间: 2018-10-31
标签:


明仇英〈画二十四孝册.汉文帝亲尝汤药〉
膏丹丸散

中药制剂的形态,除了汤剂,最常见的就是膏、丹、丸、散。汤剂又称「煎剂」,指将生药切细加水煎煮之后,去渣取药汤所制成的液体药剂,如明仇英〈画二十四孝册.汉文帝亲尝汤药〉中,男主角手上捧的那小小一碗。因液体形态容易吸收,药效发挥较为迅速,被广泛采用;但缺点是熬药费时耗工,较为不便。


宋李唐〈炙艾图〉,68.8×58.7公分

膏分内服外敷两种,特点是膏状制剂较汤剂更为浓稠,便于保存与服用。内服膏剂,一般选用补益药物浓缩制成,适用于虚弱胃口不开的患者。外用膏药,有直接取用涂敷患部的软膏,与摊在纸或布上,用时加热烤软敷贴患处的硬膏,如宋李唐〈炙艾图〉右下角那位背插膏药招牌,身穿膏药标帜服装,一脸欢悦的小僮,手中正在哈气,准备揭开粘贴的物件。


明仇英〈玉洞烧丹〉,30.5×357.4公分。图为局部

丸剂即药物研成细末后,加入适宜的黏合剂,制成圆形颗粒的「丸药」,一般都作内服。优点是服用和携带方便,并且由于丸剂需要化开吸收,药效较为持久。丹与丸的界线其实不甚分明,称「丹」者的解释,有谓医者希望强调药效较好,似同仙丹者;或有特别是因为朱砂又称「丹」砂,把具有金石成分的丸剂成药称作「丹」者,如最后一个工序是在丸剂外部裹上一层极细朱砂粉的天王补心丹等。

散则是把药物研碎,混合均与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外用上取其粉末较易分布均匀,并且粉剂利于伤口收乾结痂之功;内服方面,亦有便于服用方便,粉末颗粒微小,药效吸收较快,能够节约贵重药材等优点。尤其对于如麝香、冰片等具挥发性芳香药物,不宜久煎者更为适宜。


晋王献之〈书肾气丸帖〉,26.5×31.1公分

紫雪何谓?

从〈烧药图〉唐寅(1470~1523)自题,以及卷后祝允明(1460~1526)的颜楷〈仁轩铭〉,勾勒出另一桩画家的医病故事。祝允明(1460~1526)的颜楷〈仁轩铭〉写道:「医师陆君约之仁轩铭。伊玄穹。降万动。一兹理。吾具施。有根末。蔑此彼。繄轩皇。推余方。获厥績。则以喜。肆名宇。以自厉。匪耀美。返泰初。充七孔。溢伯体。求无息。发有第。优优尔。睇子渊。何人也。晞之是。式盘盂。镵话言。钦不怠。贡士祝允明作。」大致在说仁轩的主人陆医师顺从天道,平伏各种疾病变化,秉持同样的信念,不分彼此的对待病家。遵循着医师所遵奉始祖黄帝的教诲,继续钻研其他的验方,以求自己的医术名声更上层楼云云,可以确定是唐寅为医师陆约之所作之画。但到底这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和陆医师的相识渊源为何?也许画幅左上唐寅所题七律能够提供一些线索。


明唐寅〈烧药图〉,28.8×119.6公分。图为局部

唐寅此诗全文是:「人来种杏不虚寻。仿佛庐山小径深。常向静中参大道。不因忙里废清吟。愿随雨化三春泽。未许云闲一片心。老我近来多肺疾。好分紫雪扫烦襟。」首联第一二句,说的是陆医师名闻遐迩,为人所知;颔联第三四句,叙述陆医师兼修道学,文学素养也颇不俗;颈联五与六句,道出医师忙于德被百姓的仁心高志;尾联第七第八句,透露自己与医师的看诊关系。其中自述肺疾尚算容易理解,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中,曹雪芹(1715~1763)的《红楼梦》女主角林黛玉、法国作家小仲马(1824~1895)的小说《茶花女》主角等都是呛嗽咳血的肺结核病患者。除了结核病,肺部疾病大凡不外咳嗽、易喘、疲累、发热、盗汗、胸痛等症状,但是「紫雪」是什么,则难以确知。


「紫雪」是药吗?此二字不见于单味药材的药典,而重载于方剂类医书。在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1281~1358)所撰《局方发挥》内载:「紫雪者,心脾肝肾胃经之药也。」方中以「紫雪」为名者,亦有膏、丹、丸、散与汤剂。


《烧药图》中的唐寅题字

若按文献时间排序,出现年代较早的是紫雪膏,唐代王焘(670~755)《外台秘要》四十卷中,提到唐制腊日赐口脂面药。唐人文集中常见感谢此项赏赐的纪录,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禹锡(772~842)的〈为李中丞汶谢赐紫雪面脂等表〉,他在另一篇贞元十六年(800)腊月所作的〈代谢历日面脂口脂表〉形容:「口脂面脂,红雪紫雪;雕奁既开,珍药斯见;膏凝雪莹,含液腾芳。」可见唐代大内御赐的润肤膏中有名为「紫雪」者。南宋周密(1232~1298)《癸辛杂识》亦记唐代「暑药腊药分赐大臣及边帅者,虽隶御药,实剂局为之,稍精致若至宝丹紫雪膏之类,固非人间所可办也。」看来这出自宫中,「非人间所可办」的紫雪膏,选料做工应该都是特别精美。

此外还有紫雪散,见于时代更早的苏敬(599~674)《脚气方》与孙思邈(581~682)《备急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的记载是:「紫雪散,疗脚气毒,遍内外烦热,口中生疮,狂易叫走,及解诸石草药毒发邪热卒黄等。瘴疫毒疠、卒死温疟,五尸五疰,心腹诸疾,腋缓刺切痛,蛊毒鬼魅,野道热毒,小儿惊癎百病。方:『黄金一百两,石膏、寒水石各三斤,玄参一斤,羚羊角屑、犀角屑、沉香、青木香各五两,丁香一两、甘草炙八两。右十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取硝石四升、芒硝亦可。用朴硝十斤投汁中,微火煎,以柳木篦搅勿住手。候欲凝,入盆中内朱砂三两、麝香一两,急搅即成霜雪紫色。以水和一二分服之,以意加减,一剂十年,用之神妙。脚气、乳石、天行热病等,服之若神。』」此药亦是须得黄金百两,方能熬制的贵重之方。此方除了散剂,还能制成丸状的丹剂,称「紫雪丹」。内含炼丹所用的朱砂,金石之性,效力强,工序繁复,使用料器精美,百金难得,不易炮制,似乎相当珍稀。


〈烧药图〉中的祝允明题字局部

同样的内服药剂,还有疑为唐末宋初小儿辩症诊治集解的《颅经》中「治小儿五疳,兼腹肚胀,疳气烦闷,或时燥渴」的〈紫雪圆〉,成分与用法是「大黄、黄连、代赭各二分,朱砂、麝香各少许,杏仁去皮尖别研,肉豆蔻、巴豆去皮以冷水浸别研各一两,右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空心米饮汤下一圆。五岁十岁只可服五丸,临时加减,忌冷水油腻炙。」

另外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楸(1361~1425),在永乐元年(1403)出版400多种可食植物图谱《救荒本草》之后,集古今方剂,成编426卷,载方6万有余,以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中医方剂书籍《普济方》中,也有「紫草茸、地龙去土等分,右为粗末,每服二钱,用水酒共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温服」的「紫雪汤」,用于「治小儿疮疹倒靥」。


以上诸方,紫雪圆与紫雪汤属于小儿方剂,用来给当时已是中壮年人的唐寅治疗肺疾的可能性不大。紫雪膏属于涂敷外用的肌肤保养品,无法用以疗疾。然而用于「疗脚气毒,遍内外烦热」等的紫雪散,虽然最有可能为唐寅「好分紫雪扫烦襟」,却只是一种药性大寒大凉,常用于清热开窍,息风止痉的急救中成药。中医辨证属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紫雪丹治疗。据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1667~1746)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记载,此方甚至还能治疗痘症和呛血,然而功效皆为入心脾肝肾胃经,平息表征,并非对症下药治疗肺疾的方剂。保守来说,紫褐两色相近,散剂药粉分装之际,常以刷帚扫入纸包,状如扫雪,因此唐寅题画诗中形容可扫烦襟的「紫雪」,可能是指百金炼成非常珍贵的方剂,也可能是以「紫雪」贴切叙述所得药品颜色制剂的型态。

信可除烦

〈烧药图〉画双松之下,高士席地而坐,监督童子执扇烧药。人物造型简练而神态毕具,景物层次分明,树木山石用笔精谨潇洒兼用,变化多端。画面呈现一股灵活流动的气息,如画中山洞、悬崖,勾勒轮廓的线条,松树树干扭曲虬转的型态,都使得画面活泼而充满动感。相对的,用墨渲染,也能呈现一片湿润滋长的生机。尤其是唐寅毕生游踪,常至道家传说的仙都名胜,此图将远山安排得较为低下,以显得主景人物有一分高升在上、得药得救希望的巧妙安排更是独具用心。唐寅晚年体弱,时病时愈。在〈烧药图〉中,唐寅将烧药的炉灶,画成建有方台,九窍出烟的丹炉;把这位陆医师画成右手掐诀,左手持经卷的形象,塑造得几乎等同悬崖仙境中,松下面瀑炼丹的仙翁。画中笔法也相当用心,这一点,在唐寅其他尺幅较大的画作当中,所是相当特别。

综观唐寅作画,手性极好,线条灵动,空间布置也相当合理且常见巧思。但即使是著名佳作如〈山路松声〉、〈仿唐人仕女〉、〈溪山渔隐〉等,大幅作品都常有在主题以外,对于如石壁皴法、树上藤蔓或是其他点景等细节失去耐心,笔法迅速,显得浮躁的敷衍现象。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书法里的八大关系,到位

下一篇: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鬼长什么样?胆小莫看!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