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果然是“三苏”,书法一个赛一个!

时间: 2019-01-08
标签:

三苏是指:

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宋仁宗初年,
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
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除此之外,
“三苏”还是非常有名的书法家。

01苏洵
苏洵,北宋散文家。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应试不举,
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
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
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 苏洵《道中帖》 尺牍 行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洵《陈元实夜来帖》约1047(庆历七年)纸本
   34.5x50.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2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苏轼早年学“二王”,
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
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
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
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
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
苏轼执笔为“侧卧笔”,
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
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
故其字右斜,扁肥。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
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
 ·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
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
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
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
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
他在《山谷集》里说,“
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 苏轼《洞庭中山二赋》局部
 · 苏轼《前赤壁赋》局部
 · 苏轼《天际乌云帖》局部


03苏辙
苏辙,字子由,号颖滨遗老。
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
门下侍郎等职。
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
为文注重养气,风格汪洋淡泊,
也有秀杰深醇之气。
 · 苏辙《见访帖》1089年 元祐四年 行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辙《晴暖帖》1089年  行书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辙致定国承议使君尺牍《宴居帖》 行书

苏辙的书法不多见,
但可以看得出苏辙受到其兄苏轼和黄鲁直的影响,
下笔沉着,使转起伏,
但较之苏轼,笔墨的功力、才力都要显得逊色。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中国绘画历史的演变

下一篇:赵体行书的关键是别太“快”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