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先有“势”,后有“味”!

时间: 2019-03-20
标签:

      持笔书写,千人千姿,万人万态,何也?笔势——是你我他书法面目各异的基因密码。
      书法就是手持毛笔书写汉字点画的动作过程,这一动作过程中自然存在笔法和笔势。笔法是使用毛笔的方法,笔势就是书写汉字点画时的笔法组合方法。
      “势”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最为单纯的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相生相发的势脉关联,或者某种书体的风神意象,某个书家的风貌特征等等无不可以用“势”这一概念来描述。


 
      持笔书写有水平、上下和旋转等运动方式,“行”、“转”、“折” “提”、“按”、“捻”六种笔法,其中,水平运动蕴含 “行”、“转”、“折”三种笔法;上下运动含“提”、“按”二种笔法;旋转运动蕴含“捻”一种笔法。
      在书写汉字过程中,毛笔的三种空间运动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因此,笔法也是随机组合运用的。也只有将笔法组合运用,才能写成汉字的点画。所以,笔法组合是写成汉字点画的必然,也必然有组合的方法的问题,所以,书写点画时的笔法组合方法就是笔势。

      同一字体,同一个字,同一点画,不同的人,其笔势(笔法的组合方法)不同,写出的点画形态各不相同。如,行书人字的“捺”画。
1、米芾《贺铸帖》“人”字的“捺”画笔势。承撇画,自空中入笔,与撇画交接,右“转”笔,向右下方“行”进,自然“提”笔,完成。


 
2、苏轼《吏部陈公诗跋》“人”字的“捺”画笔势。承撇画,空中“转”笔,与撇画交接,向右下方“行”进,左“转”笔,撇脚“按”笔,“捻”笔顺锋“提”起,完成。


 
3、蔡襄《自书诗》“人”字的“捺”画笔势。承撇画,空中“转”笔,与撇画交接,左“转”笔,向右下方“行”进,“按”笔,右“转”笔“提”起,不露芒角,完成。




      不同字体,不同的人,同一个字,同一点画,其笔势(笔法的组合方法)不同,点画形态各不相同。如雨字“横”画。
1、吴昌硕篆书“雨”字“横”画笔势。空中逆入落笔,右“转”笔“行“进,略向下弧度,断然“提”笔,完成。


 
2、汉简书“雨”字“横”画笔势。顺锋落笔,左“转”笔“行”进,略向上弧度,自然“提”笔,完成。


 
3、伊秉绶隶书“雨”字“横” 画笔势。空中逆入落笔,向右“行”进,至末端右“转”,“捻”笔提起,完成。


 
4、怀素草书“雨”字“横”画笔势。右上空落笔,向右上“行”进,“折”笔连写竖画。


 
5、苏轼行书“雨”字“横”画笔势。左上空侧笔取势,右“转”笔右上“行“进,自然“提”笔,完成。


 
6、赵孟頫楷书“雨”字“横”画笔势。左上空侧笔取势,右“转”笔右上“行“进,断然“提‘笔,完成。




      同一字体,同一个字,同一点画,同一个人,其笔势(笔法的组合方法)不同,点画形态各不相同。
      如王羲之的“之”字,其笔势(笔法的组合方法)不同,形态各不相同,姿态万千。

东方朔画像赞


黄庭经


乐毅论


霜寒帖


孝女曹娥碑


智永集王字告墓文
      在书法创作实践中,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生理机能、秉性、情趣各不相同,对笔势(笔法组合方法)也必然有自己的取舍,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书写汉字点画时,逐渐形 成了自己的用笔动力习惯,也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不同于别人的笔势(笔法组合方法),也就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点画面目,既而也就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属于 自己的书法风格,因此,笔势是形成书法家风格的基因。
      羲、献、钟、张各具风姿,颜、柳、欧、赵形态各异,苏、黄、米、蔡面目不同,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最具禅意的一幅书法

下一篇:书法 · 细节决定气韵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