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米芾是怎么学《圣教序》的?

时间: 2019-05-20
标签:

《方圆庵记》是米芾三十三岁时的书作,陶拯镌刻。据《金石萃编》记载,,原碑高五尺六寸五分, 广三尺五寸七分。凡十七行, 每行四十八九字。书法、摹刻应当作于同一时期, 即元丰六年。


 
据《武林梵志》卷8记载: “元丰初,慧才律师授菩萨戒于南屏之雷峰, 方羯磨, 观音像腾宝焰, 映夺日灯。法真(即守一) 撰《证戒光记》, 命公(即米芾) 手书, 勒石寺中。公于幽居洞之左岩, 复摩崖书“琴台”二字。惜碑与字今俱不存。惟《龙井方圆庵碑记》尚在。”由此可知, 守一请米芾书写的碑文实际不止《方圆庵记》一种。《方圆庵记》是米芾早期所谓“集古字”时期之佳作, 书法腴润秀逸, 潇洒俊发, 有晋人风度。对才刚过而立之年的米芾而言, 实属难能。


 
由此可见, 作者的确是一位早熟型的天赋极高的书法奇才。清李宗瀚跋《方圆庵记》拓本云: “此《方圆庵记》书于元丰六年癸亥,米芾才三十三岁, 正专学晋人之时, 所以运笔能控引王(献之) 、羊(欣) 。其他诸帖每以奇气掩其古法, 求如此逗露机缄者不多见也。”而大部分论者谓此作从集王《圣教序》出, 如沈鹏《米芾行书简论》说: “其结体与圆劲转折处很像《圣教序》。”


 
此《方圆庵记》刻手陶拯在当时应属于名匠, 其刻工精良, 毕现真迹之神采, 细微之处丝丝入扣, 效果如同作者以笔蘸白垩(e)在漆板上挥写一般,完全表现出元章早期书法如狮子搏象、骏马斫阵般的神韵与气势。遗憾的是, 米芾所书原石久已亡佚。时至今日, 连旧时复刻本也荡然无存。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书画人永远是年轻!

下一篇:画坛三绝,一饱眼福!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