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东,男,1957年生于山东乳山。自幼喜书好画,少年时师本乡画家冯一峰先生研习版画壁画。八十年代随韩国
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牟性修先生潜心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2008年又得当代
国画大师孙其峰先生赏识,被收为入室弟子,亲授真传。
多年来,工作之余,耕读不辍,醉心丹青,勤于
书法。在习古法,师自然的同时,遍求当代书画名家,先后拜张万臣熊红钢等为师。2014年又入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高研班进修深造。早年从事新闻写作、理论研究的经历帮助其成就了今天观察事物描慕自然的独特视角,如今其作品已初步形成奔放洒脱、厚朴苍润、深邃生动的个人风格。作品曾十几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学会副秘书长,烟台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烟台市美术家协会顾问,烟台市
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中国关心下一代爱心公益大使。被第三届中国艺术市场年度(2009一2010)书画排行榜评为"中国艺术市场最具升值潜质百位画家”。
看山野莽莽,听水声淙淙,见人,见天性
——冯建东的书画世界
文/卢禹舜
中国
书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正如清代恽寿平所说:“川濑氤氲之气,林岚苍翠之色,正须澄怀观道静以求之,若徒索于毫素间者,离矣”(《南田画跋》)。
在品茶闲谈与赏画过程中,窥见冯建东“学古而不泥”的真切一面。他自幼喜书好画,几十年来习古法师自然,广拜古今大家为师,潜心研习,颇得真法和丰厚的艺术理念。故能在质朴平淡之中体现出高雅脱俗之气,手法自然天真,笔墨淋漓酣畅,极具文人生活情趣。
2014年,冯建东入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进修,作为他的导师,我对他的印象是谦和、沉稳且极具悟性。言谈举止中透露出他是一个阅历丰富的饱学之士,是个有思想有见的的画家。
建东的绘画贵于“精微”。绘事雅心,追求的是“以文载道、以道统艺、无法而法、物我两忘、得意而忘形之后的虚无大道---象外之境。”无论写的是深山密林,还是山高水远,都寄托了他最为真实的思想,最为真挚的情感,最为真切的表达。“中国文化是向内的”。一句话,道破了中华艺术的天机。画家懂得“精微”,所以越画越出彩,越画越享受。
观建东作品《寻幽图》,所营造出的就是这样一种氛围和自家面目。像山峰上的重墨点和山脚下岩石的焦墨勾勒,建东用来,得心应手,恰到好处,以致高山巨嶂变得抒情,笔墨幻化趣味浓厚,大有提神醒目的功用。技法上浓淡墨点染为主,间以皴擦勾勒。山间画出一汪湖水,近处小桥行人,四周云气氤氲,墨色交织成不断变动的画面,极富律动的美感。几座沉稳雄浑的山峰突兀而起,为作品奠定了坚实凝重的基调。淡墨湮染出的片片烟岚,空灵生动,用笔洒脱,与山峦之间产生出虚与实、动与静的对比效果,显得山体更加沉稳,流云更加轻灵。细看那茂密的树枝,不仅笔力劲健,力道充盈,而且是一笔不苟,不难看出画家在创作时的严谨与虔诚。山间的泉水潺潺而下,淙淙的水声如同管弦乐曲最后的一个篇章,预示着整个作品的结束。
意与境合,是为氤氲。塑造此种意境的关健在于是否擅用笔墨。笔墨入胜境,必定超越自然,使画面产生无限生机和无尽变化。一个画家的艺术修养如何,笔墨是一面镜子,它取决于天赋、才情、修养,综合体现画家的个性品质。读冯建东的山水画,见人,见天性。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讲究线条,注重笔力,以书入画是建东所努力追求的。其作品中大放光彩的也正是其倾心于笔墨情怀的表达,他在笔墨语境构建中努力寻找积极向上的水墨精神和情感输出窗口,触目难忘,感人至深。美是难得的,也是自由的。我们从建东的水墨画中窥见的,是由画者的本心、性情、笔墨三者相摩相荡写出的妙韵。那种迷茫的、神秘的、混沌的水墨美感,除了来自水、墨、纸的交融,更重要的是由真实的大自然和发自于心的笔墨而来。愿冯建东的绘画继续攀登“意境之美”之高峰,继续书写丘壑、山川、平原、山野、人家、世上万物、宇宙天趣。更多的感悟人生,赞颂自然,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豪放沉雄 朴拙浑厚
——冯建东作品观感
文/熊红钢
看冯建东的创作,我的感觉是他笔墨创新观念里面蕴含着很深的传统意识。当前大家都在讲“笔墨当随时代”,其实“当随时代”并非都去追求“创新”,而是指作品中表现出的自然而然、合乎时代的气度。何况“创新”的根基必须植于传统,舍此便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这一点历代先贤大家都给予了充分证明。所以,冯建东没有“打倒传统”,而是在传统精髓里融入了时代新知,包含着他相当丰富的艺术思考。他豪放沉雄、朴拙浑厚的艺术风格和他中国画的审美观念相关联。
如他很多画作,构图气势宏伟,笔墨狂放恣意,阔笔重墨,急流险山,却不狂野,不粗俗,反透着豪放的性情,显现着朴拙的品位,充满着沉雄的力量和浑厚的生机,包含着时代的元素和传统的情感。同时,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艺术家,临习了大量中国画经典名作。更可贵的是,他能够将各种艺术风格和笔墨语言统一起来,很好的诠释了“兼容并蓄”的艺术理念。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常显现着很多大师的笔墨影子,如石涛的朴拙、黄賓虹的浑厚和傅抱石的洒脱。他跟我习画十几年,很多作品也融进了我的一些墨法,但画面气息依然非常自我,笔墨语言与其审美情趣和谐一致。
我认为,冯建东这种能够体现新时代审美精神和自我真实艺术思想的作品,不管使用何种艺术风格和样式,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中国画。在这个层面上讲,冯建东中国画创作取法脉络正,传统功底深,厚重谨严不偏不斜的独特画风非常纯粹,是当代优秀的山水画家。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山水创作室主任、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我和恩师孙其峰
冯建东
孙其峰,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丶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现为天津美协名誉主席,天津美院终身教授。
我与孙老恭遇,源于一次公务。2008年,我被荐举为"山东地税书画社"常务副社长,负责筹建和日常工作。当时欲寻名家题扁,便想到仰慕已久的同乡孙其峰先生。于是托友引荐,和同事一起前往天津孙老府上拜访。那天孙老精神矍铄,遇见老乡,好不高兴。茶席间频频问及家乡之事和我的从艺情况。半个下午,谈兴不减。傍晚,孙老提笔挥豪为书画社题写了牌扁。谈及润格,孙老顿时严肃,一口回绝,"这是老家的工作,不能谈钱,以后需要,我都尽力“。此时,我拿出顺带的几幅小画,请孙老指教,孙老看了一眼说,今天太晚,你先把画留下我抽时间帮你看看。
初次拜见,孙老给我刻下很深的印象一一大家,师长,慈父。
离津回烟不日,突接孙老女儿孙智谱大姐电话,"我爹看了你的画,很高兴,他叫我告诉你,要收你做学生”。闻此,我和在场的几个朋友都楞了。有朋友兴奋地崔促,"还不快去磕头拜师"。当即,我们几个便驱车直奔天津。见面如故,孙老很是热情,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并说现在不兴磕头,我们敬个茶照个相就算是仪式了。天哪,一切就这么简单,恍惚中我被孙老揽于翼下,成了他的入室弟子。
自此,我便勤于拜见恩师,每次见面,孙老都对我悉心调教,艺德双授。一次,我和夫人同去看他,他对我夫人说,“建东有天份,画到这份上不容易,别叫他干家务活,多给他时间写字画画"。夫人转而对我笑,"这下可有撑腰的了"
一晃十多年了,今年孙老已过百岁华诞。遵孙老教诲,这些年我一直坚持老实做人,勤奋习艺。前几天,我把近期的几幅拙作整理成电子邮件,让孙大姐转交孙老指教。大姐回复,孙老看后很高兴,并当即用硬笔为我题写了"厚朴苍润自然天成 一一 其峰百岁老人"几个大字。
今下午,收到孙大姐寄给我的题词和孙老题词时的照片,我激动的不能自已。一代艺术大师、一位百岁老人在那样一种身体状况下竟为我题词,这是哪世修来的福报。不知是感动、高兴还是心痛, 此刻,我已眼里满含泪水,心中五味杂陈。
……
跟随恩师,修身习艺,我深感翼羽渐丰,艺德双收。
感恩孙老,感恩师父。培育之情,跪乳难报。唯有努力,方得心安。
恭祝恩师身体康健,幸福美满。
2018年 6 月 11日夜于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