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林容生:于自然中发现人文之美

时间: 2019-10-14
标签:

林容生
1958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中国国家画院林容生导师工作室导师。曾任福建省画院院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
林容生 重彩的雨季之一 纸本重彩 180cm×145cm 2009年 
 
林容生:于自然中发现人文之美
Lin Rongsheng:Beauty of Culture from the Nature
□ 时间:2019年8月8日
□ 地点:北京·林容生工作室
□ 采访对象:林容生
□ 采访人:任旭
         中国美术报:您的成长、求学以及工作经历对于您的艺术创作来说起到了什么作用?其中有哪些关键的转折点?您的艺术创作产生过哪些明显的变化?
        林容生:我对绘画有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这和当时的家庭氛围也有些关系。家有藏书十万卷,从小的生活环境充满书香气息,家族内有很多亲戚喜欢写字画画。我的中小学处于“文革”时期,课业的负担不是很重,就把绘画作为了自己的兴趣活动。一开始是自学,后来谢义耕先生教我学习书法。中学时期,对于艺术的一部分兴趣是在学校里面做宣传工作、出黑板报建立起来的。当时宣传是学校生活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产生成就感,兴趣也慢慢被培养了起来。
林容生 京郊十渡写生之二 纸本设色 42cm×53cm 2016年
        我读大学之前已经在工厂车间里工作了两年,也经常被叫去做一些写写画画的宣传工作,所以高考的时候很自然地选择了艺术类专业。当时刚刚恢复高考,我觉得能读书就很不错,上大学还能与自己的爱好相吻合就很难得了。我就读的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是福建省最强的美术院系。
        中国画有山水、花鸟、人物的题材分科,这三大主题关注的是不同的对象,其中山水画更符合我的心性。传统山水画是建立在对人和自然的某种理想关系和艺术家内心对家园的期待的基础之上的,但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会对我们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以及接触到的自然和人文投入更多的关注,所以这个时代的山水画相对更客观一些。这种认识是受李可染、傅抱石那一批老画家的创作理念的影响。
林容生 厦门鼓浪屿写生之四 纸本设色 42cm×55.5cm 2017年
        中国美术报:您的作品在构成、色彩、线条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创作过程中您是怎样彰显个人创作理念的?
        林容生:我认为,画面中很多形式因素的产生,实际上跟所选择的题材是相关联的。当你的题材与传统作品中所阐释的内容不同,或者跟其他的画家有区别时,就可能会导致形式表现上的不同。在古代山水画当中,亭台楼阁等建筑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山水画面当中的点景,不作为主题来表现。所以,题材内容的转化会使我们在画面形式上做一些改变,这有时是形成个人化语言方式很重要的一个起点。在我看来,国内外的许多画家作品形式风格的形成,都是从特殊的表现题材开始的。
林容生 每一条路 纸本设色 180cm×96cm 2017年
        我认为在色彩的运用上应该打破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使用方式,可以更多地从自然以及西方作品当中得到启发。根本来说,中国画当中色彩的表现不是客观的,而是时常作为一种象征性、暗示性的方式被运用到作品当中。所以怎样从形式出发建立一种色彩自身所具备的艺术倾向,或者找到能够在心理上和画面上与传统绘画及西方绘画都不同的色彩表现方式,在我们的创作实践当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发掘。实际上,色彩表现是这些年我在创作当中在形式上所关注的一个方面。我认为色彩也是现当代艺术家可以探索的与传统绘画不同的一种表现形式。
林容生 每天的故事 纸本设色 180cm×96cm 2017年
        中国美术报:您对于城镇、乡村的描绘与传统山水不再是同等的概念,您有大量的写生作品,同时“三坊七巷”系列以及《远处的山在近处之董其昌》《云在天边》等创作,则不再只是局限于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并加大了对画面的主观处理。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您是怎样考虑的?
        林容生: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对象产生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这种感受不仅仅是建立在视觉形态上,还与我们自己的性格爱好、生活经验、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对对象的共鸣程度有关。即使是较为客观的形式,当你对对象产生感受的时候,其实就具有了精神性的体现,在处理画面的时候便会把这样的感受带进画面当中。
林容生 远处的山在近处之董其昌 纸本设色 136cm×68cm 2011年
        创作更注重主观性,当然这种主观性有时是建立在某种对客观的认知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基础既有情感的支撑,也有自己对画面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的追求。从山水画创作的角度来说,艺术家所做的是把看到的物象诗意化。通过作品把一些相对抽象的因素传递给大家,这也是直到现在我都在创作过程当中进行不断调整的部分。
        中国美术报:除了中国画创作之外,您还十分擅长写作,且喜爱在画面中题诗。在您看来,写作、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当代,怎样保有画面中的文人气质?
        林容生:在当下这个时代,每个人生活状态都不一样,都是非常个性化的。所谓的文人状态,实际上已经逐渐消失了,因为现代人已经无法回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已经没有那种环境了。
林容生 夯沙写生之二十四 纸本设色 53cm×39cm 2017年
        我以前有一个教学练习,让大家面对一处景致,试着用文字去描述它,我们会发现许多与绘画不一样的细节。阅读和写作都是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个过程,你会发现许多自己平时发现不了的内心的潜在的一些东西。
        中国美术报:在您看来,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现状是怎样的?作为艺术实践者,应该怎样在创作过程中保持民族性和艺术自觉性?
        林容生:在当代,能够在作品中保留中国画传统精神的形式的延续,又能够符合时代的特征,并且体现一个画家创作的精神和力量,我觉得这应该是构成此时期山水画审美的重要基础。
林容生 微风 纸本重彩 65cm×65cm 2010年
 
 
 现代意境 现代图式 现代笔墨——
 林容生:用文人画『白话版』画出了『现代桃花源』
王平
        林容生,福建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他的艺术从业经历比较单纯,他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然后在各种展览上获奖,接下来职称一直晋到教授,社会上也有了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等专业兼职,后来就调到中国国家画院工作。林容生的画有怎样的艺术特点?他又为什么能让大家那么认可呢?
        林容生的早期创作多是工笔重彩山水画,以勾线填色为主。五代宋之前的绘画特点是空勾无皴,林容生的工笔画语言就是朝向五代宋之前更古的艺术靠拢,同时,他又吸收现代艺术语言,他画面中的物象造型非常简洁,同时又具有意象化和装饰性的特点。他的工笔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作画有大局观,同时也强调小节奏的作用,看他的工笔画,感觉十分整体,但又很丰富。给观者带来了多样的视觉感受,就如同既需要秩序也需要意外的日常生活一样多彩多姿。
林容生 午后的村庄 纸本设色 200cm×160cm 2019年
        林容生以工笔名世,但他后来从工笔演化出写意,并且做到了在工笔与写意之间的自由切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我们知道传统文人画是以“诗书画印”的结合为形式特征的,阅读画面上的诗书画印是欣赏作品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诗、书、画、印是高雅之事,林容生所做的即是让大众看懂、读懂中国绘画,其中蕴含的文思与诗性又强调了画面的意境美感,进而形成一种新的传播样式,这是林容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林容生 往事摇曳 纸本设色 200cm×160cm 2019年
        二、与其诗歌一样,林容生将传统的文人画语言也转化为“白话版”,而且绘画中的某些局部又比传统文人画走得更远、更深、更“符号化”。山水画元素符号化的前提是书写性,林容生的书法功力使得其绘画中的符号化特征更加凸显,在他的画作中,每一个单体的笔墨——山峦、怪石、屋舍、树木、丛草,皆可品鉴和玩味。
        另外,林容生在青年时曾篆刻过一千多方印章,在制印领域下足了功夫。林容生在作品中表现的趣味性又与古人不同,古人更强调意象化的延伸与变幻,常塑造出一种俯瞰的、游观式的空间,而林容生则是以焦点透视的平视视角,给予人们的感觉是站在真实的空间中环顾四周。正如他的代表作品“三坊七巷”系列,会让人真实地感受到就是站在街巷的某个角落,尽管房屋、街道的透视有所变形,也仍贴合日常的观察角度,由此带给人们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视觉体验。
林容生 溪山清韵 纸本设色 134cm×68cm 2016年
        林容生常外出写生,且喜欢从不同景观中汲取新的营养,所绘作品尽管在图式构成和物象选择上有所差异,但画面的整体风格和情境始终一致,即是观察方式与表现形式的统一。一个画家对世界的观察和认知方式是第一位的,有怎样的认识就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包括其画面语言组成的一切,都是从他的世界观中慢慢生发出来,经过自然的演化而成。正如中国绘画中通过意象化表达的种种事物,它们既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也是一种心眼观察的方式,所以临摹古人的绘画,不仅是笔墨技法上的训练,更是观察方式的培养。
        总体而言,“林家样”不仅营造了桃花源式的静美家园,而且创造了传统文人画语言的“白话版”。还有,尽管他的形式语言非常符号化,但却是来自他对于生活的艺术提炼,加上他营造的空间给观者真实的感受,所以他的作品可以给人亲切的走入感。从艺术传播的角度来讲,传统文人画在当今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走近和欣赏,林容生在创作中所做的“转译”工作——让文人画变得可爱和亲近,变得可以让更多人懂得和理解,这样的工作,其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林容生 仲夏 纸本设色 134cm×68cm 2016年
 
雨    季
林容生
        南方的雨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雨后空气中泥草的气息和树木在被雨水洗涤之后所显现出来清澈透明的翠绿。夜深人静的时候,雨滴拍打着树叶,伴着微风,那声音,一下子就把人从世俗的生活中带到自然朴素而又真实的境界里。
        在气味、色彩和声音的表象下,是自然生命神秘而富有活力的存在。
        古人的山水境界常常以幽淡清旷、奇诡绝尘来表现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和信仰,那是古代文人令人崇敬的孤傲和坚毅。我相信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被赋予的一种情感,虽然我们现在总是无暇顾及。
        在这个嘈杂浮躁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为此忘了自己内心需要的真相。
        这是大自然的呼吸和心跳的声音。我们在宁静中倾听这样的声音并由此来感觉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声音。我想,它将引领我在行走的过程中超越笔墨和图式的表象来触摸自己内心的那个充满真实的存在。
        雨季,在南方。那是春天的季节,并不遥远。
林容生 塞尔维亚写生之一 纸本设色 42cm×53cm 2018年  
 
众家评说林容生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画有不落纤尘之明澈,是林容生艺术最大的特色。林容生的画以“具体”为胜,山石坡峰、林木庄稼,房屋的窗棂阶壁、溪流的委婉走向,在他的画中都清晰如许。正是由于他的用笔、用线十分丰富并有着极深的线造型功力,他才能如此悉心而从容地勾勒物象的形貌,使笔线在塑形的同时,尽情展现出变化的意趣,透溢出使驱者的兴味与情怀。面对他的山水,总是让人满目明澈,一股无有雾霾的清爽气息拂面而来。
杨晓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林容生生在江南,他表现江南的秀润山水,把色彩和笔墨运用结合得恰到好处。他的山水画区别于北方的大山大水。他的作品很和谐,表现了一种我们现在追求和谐社会的愿望。他的技法也有一些独到之处,色墨并用、线面并用,达到了一种前人所没有的写实感,但是追求提炼、概括,跟纯粹的照片、写生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林容生 夜寂寂 纸本水墨设色 45x68cm 2015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林容生的新青绿山水,继承了最富于大众性的重彩传统,包括高度加工的艺术匠心。在建筑和树石造型上,他继承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观念,形成了极简的图式,在构图上把西方的平面构成转换为面的韵律与节奏的组合;把古代青绿山水的灿烂辉煌的装饰之美转换为清静典雅、细腻清新的抒情之美。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
林容生以青绿画南方的乡间景物,在空间结构、屋木形象、色调意趣各方面都做出了突破性探索。
林容生 往事 纸本水墨设色 45x68cm 2015
夏硕琦(美术评论家):
林容生的山水画艺术个性鲜明,有其自身的美学特征。他重视师法造化,但又不以模拟造物、形似对象为能事,他追求表达对自然山川的感悟与体验,心灵体验的真实,是他艺术的灵魂与生命。
人与景,不是物我两立,而是物我冥合。“天人合一”是他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由于审美观念、世界视野、艺术趣味、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濡染与化育,使他在创作中实现继承中的飞跃。惟有推陈出新,创造新的当代的艺术形态,才能体现他的才华和价值。
他的画中似有清气流动,往往给人以清气袭人之感。特别是他的工笔重彩山水,创意立体、新颖悦目,画境清而丽、清而幽、清而新,有镜花水月的美质。
林容生  回忆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18
翟墨(美术评论家):
容生有多彩的画笔,更有易感的诗心;有传统程式,更有突破程式的门径。驱形,线条悄然隐退,让块面唱主角,浓墨轻轻转身,令靓彩定基调。。山沉默黛紫,水倒映乳黄,草欢唱葱青;无声的风,带着无踪的梦,卷起无边的相思情。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执行主编):
读林容生的画有一种清心宁静的感受。像小草与微风低语,在娓娓道来的从容之中有一片绿色悄悄越过苍老的墙,如山间云霭无声地漫入我们的心扉。
也许在林容生看来,他的作品只是与自然亲切的对话,了无妨碍,而我却从他的一片青绿与白云之中感受到超尘的气息。他在《回想春天》这篇散文中谈到在闽西看到一棵开满白花的树,两年以后翻检速写“刹那间茫茫暮色中白色繁花的意象又从心底猝然而现”,这真是一种富于禅意的顿悟。我想,林容生在多年的静心体悟大自然的过程中,已经在不经意间抵达心灵的彼岸,从而将对自然景色的再现,转换为生命情怀的映现。
林容生 景明  纸本水墨设色  70x48.3cm  2018
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林容生的写意性结构山水也富有文人意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把文人笔墨转化为结构山水的突出代表。对景写生只是他借助自然物象来重新寻找画面结构的一种方法。除了民居建筑之外,他对山石树木也采用结构化的处理方式,假如把画面中的屋舍隐去,就会明显地发现他对山峦、土坡、丘壑之间的层次仍然是按照结构化的方式来填充。
林容生能够始终坚守传统文人笔墨的逸度和意趣,来体现文人画的静雅精神非常可贵。也就是说,林容生的画面中极少出现浓重的大块墨色,这也是林容生在当代山水画中的探索,是其艺术格调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在林容生的山水中,重色积染与水墨氤氲兼施并举,使渲染制作的坚实厚重与冲淌渗流的墨迹幻化同时呈现出来,他实践了古典青绿山水的创造发展,山石、民舍、河塘、石桥、芭蕉等都被符号化,变作一种与其整体装饰画风相统一的造型元素,一起装点着诗意化的风景。
林容生 春天来的时候  纸本水墨设色  69.2x138.1cm  2018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容生思考的仍然是建立艺术与内心世界的关系,他关注的仍然是平面上形的分列与组合关系。这种思考的关注点,对中国人来说是很传统的,对西方人来说却意味着morden。而表现出的具体图象,往往会有许多超越本人意识目的的动机所驱使,成为黑格尔所言称的“理性的狡计”。艺术家不可能完全拒绝现实。内心体验和创作灵感的凭附,均来自生活的经验。所以,容生的山水变形是极有限度的。他的表现欲在一种“文饰的”形式中反映了生活的存在。
林容生 溪桥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19
方骏(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林容生的山水画有工、写两种样式,无论是工,还是写,都是闽中山水的诗意画面:山岗上流着溪水,芦草和斜倚的树开着花,粉墙映衬着黛瓦,空中飘着悠闲的白云,寂静之中一切都那么安然自在。
他的用笔出自他的书法,明快而又从容。
传统的心境,现代的表情。 
付京生(美术评论家):
林容生的绘画风格,属于“新具象”的风格范畴,他成熟期以后的绘画风格,即是这种“新具象”总体风格范畴中的重要样式之一。
在林容生的绘画风格中,蕴涵着古典写实,蕴涵着浪漫的移情想象,蕴涵着风格化的几何表现派因素,甚至,也隐含着冷抽象和热抽象的诸多因素。概而言之,正是囊括了以往如是的诸多优秀文化遗产的风格,因此使林容生的绘画图象成为了“新具象”风格的最佳解说物。
林容生 天光云影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19
洪惠镇(福建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一座苍苔斑驳的庭院贴着红联的门洞,窗前或墙头养着盆花,偶尔檐下挂个鸟笼,门道里停辆自行车,园里宅后种些花木或菜蔬,蓝天白云倒映在屋前池塘……日光熹微,没有风也没有人影,时间凝固了,一切笼罩着悠闲、恬静与平和的浓郁情调,那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桃源境界。
林容生 清明 纸本重彩 136cm×34cm 2017年



(摘自:中国美术报)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中国书画家影像网:苏轼行书《覆盆帖》

下一篇: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石涛《五百罗汉图》四屏欣赏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