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冰
1960年生,陕西延安人。自幼临摹写生,临池不辍。及龄,求学于西安美院,后在古都长安,卧薪数年,潜心静修,遍研诸家名作,受益匪浅;再就读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写意技艺日益精进,遍汲众长,不囿范畴,独辟蹊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忧和寡,不忧僻壤,恒顽其愿,厚积薄发,不惑之年,锋芒毕现,终在中国写意画界踞得一席之地。
擅大写意花鸟画,其荷花,空灵清远,雅致清凉;其牡丹,风骨绰约,姿容俊朗;其雄鹰,大气浑成,傲岸临风;其梅花,虬干苍峋,催寒蕴春;其群鸡,鹰爪勾喙,独步庭园;其春桃、秋菊之小品亦不拘泥于古,融个性于笔墨,取意象于纸端,平和中求突变,不复于前人。读其画作,如品茗饮酒,个中滋味,绵长悠远,空灵飘逸,而又蕴含欣然奋发之气,意境深长,弥久愈远。
1990年始,相继在北京、成都、陕西、甘肃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幅作品被日本、新加坡等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艺术团体、各界人士珍藏。画作收录于《中国当代画风》《中国名家书画集》《中国杰出人才作品集》,并在港、澳美术大赛中,屡获殊荣。2005年作品《月色》入选中国画首届大写意展览。曾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吕冰》(两卷)、《大匠之门·吕冰富贵吉祥图》《中国美术家大系·吕冰卷》《盛世典藏·著名花鸟画家吕冰作品集》等。
现供职陕西铜川书画院,高级美术师,专职画家。
绘画,就是:
要把最美的东西记录下来,
古往今来,花卉是艺术家特别衷爱的题材,
他们用画笔和颜色让其在画纸上绽放,
正像中国古代诗人骚客对花情有独钟一样,
画家也常常与花神携手同游,
用画笔对花独语。
花入画,画如花。
... ...
无论时代如何改变
鲜花依然是打动人的最有效方式
如果你爱花,就画一朵送给自己
送给你想送的人···(小编寄语)
荷叶有根,花若自开
未花叶自香,既花香更别。
雨过吹细风,独立池上月。
——前序
很多诗人手下的荷花大多皆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有几分娇媚,几分清高,宛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终是可远观不可亵玩的。
只是,赏心悦目后,细细品味此刻的荷香,也不过要悲叹些许。它还是会如美人迟暮,再者成王败寇尽东流。
所以,比起荷花的静美,我们更想要看尽的,是它独立雨中的气节。那便是开不败的红颜。
所有的艺术创作之难就在于其表现之高度、内涵之深度,尤其花鸟画作品。写意、写实;具象、抽象;寓意、象征;古典、现代;传统、前卫……
每一类的自身内部皆有高低、文野、雅俗、邪正之分。不管是画哪一类都应该用自身的内在的修养,体现出作品高度的内涵以及品格的高度!
观吕冰先生的画,他将静止的“墨”化作流动的“雅致”好似能“动如脱兔,静若处子”。
这就好比文学作品中的动静结合的修辞手法,做到了艺术写意的最高境界。他习惯用写意的手法创造意境,用超脱俊逸之气来塑造荷花本身。
他的泼墨与其他画家的方式不同,多的不是那份柔和婉约,而是一份刚毅超然。盛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境界。
吕冰先生自幼临摹写生,缀池不断,曾求学于西安美院,后在古都长安,卧薪数年,潜心静修,遍研诸家名作,受益匪浅;再就读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写意技艺日益精娴,遍汲众长,不囿范畴,独辟蹊径,不物喜,不己悲,不忧寡和,无忧僻壤,恒顽其愿,厚积薄发,不惑之年,锋芒毕现,终在中国写意画界踞得一席之地。
也许正是这份对于写意画作不断的追求,才铸造了他胜似荷花一样的品格,那就是亭亭鹤立,不拘小节,亦不人云亦云。
吕冰先生写意花鸟画,其牡丹,风骨倬倬,姿容俊朗;其雄鹰,大气浑成,傲岸临风;其梅花,虬干苍峋,催寒蕴春;其群鸡,鹰爪勾喙,独步庭园。
其春桃、秋菊等小品亦不拘前泥、容个性于笔墨、“意”像于纸端,平和中求突变,不复于前人。
观吕冰画作,如品茗饮酒,个中滋味,绵长悠远,空灵飘逸,而又蕴涵欣然奋发之气,意境深长,弥久愈远。
可是,在这诸多题材中,他最喜欢塑造的也许还是荷塘一片。其荷花总是空灵清远,雅致清凉。
墨色涣然,脉络清晰,似是在写意画中能看到工笔几分,力存到位。
单纯泼墨荷花,轮廓尽显,深沉的黑色附着玉立的荷花,看似多了几分狂野,但仔细看来,却也有英雄巾帼之意。这像是一种暗语与反衬,其意味好比金风玉露相逢时,胜却人间无数。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幅作品就是池水碧波,墨色莲子,夜色幽蓝,荷花洁白无瑕,果敢如天山雪莲,气节堪比苍松劲柏。
冷暖色差相配恰如其分,没有刻意渲染荷花之美艳,然而色调对比却成了最好的诠释。
一花一世界,独树一帜。
他笔下的花草并无娇嗔造作,而是别出心裁的显出一种并非刻意的独立。这种感觉让你我感知到了花语。我想这便是写意画作中最为舒适的焕然一新。最好的想象不只是空有其表,而是神形兼具。
美人如画,如玉。却也朱颜易改。然而吕冰先生刻画出的美人如花像是在撰写现代女性应有的品性,那边是温柔背后应有的沉稳与决然。
所以,很多人认为吕冰先生的作品是创新而前卫的,用传统的写意手法,来刻画最为现代的景象。这也就是文化传承的另一种境界。
也许最后他会告诉你我,他笔下的花非花,亦非单单指美人。更多的时刻,像是在作画自己。
脉脉斜晖下玉台,朦胧月树影徘徊。
暗香微动风惊起,数朵荷花点澹开。
他与这荷花一样,曾寂寞独步于月色中央,似是要孤影自怜,可是,奈何香气沁人,本质高洁。终会璀璨夺目。
荷花美得不落窠臼,并无急功近利与谁争锋,却依然能凭着坚强与独特屹立风中。相看无语,更不闪泪光,只拿月色作陪,相得益彰。能根深于清池水,花开自若,侠骨柔肠。
部分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