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折射出的乱流穿心
乔 维
很久没能有大把时间去涂抹文字,是疫情把人们慌慌张张的心绪关闭成了“坐家”,在共度时艰的抗“疫”日子里,芸芸众生守望在浮躁的尘世间,都在丛林的缝隙间寻光明,谁也不列外。仅一月有余,时光如蜗牛爬行的缓慢以日为年,外边延续着严峻而警惕的防疫身影,房间里跳闪在屏幕上的讯息是满满的无声硝烟。
这场疫情从来势凶猛到了抗疫开始论功行赞,每天都会轮番展播在官方的新闻中,而人们从惊慌失措到群起追问真相,每时每刻又都蜂拥到烟火一样的网络舆情里。一边是官方匆忙的伟绩盘点和用分配奖牌来粉饰残局,一边是网民浪潮汹涌般的责问流量,渐渐把凝结的众志成城分流成了无法重叠的语境。我们虽然遏制住了瘟疫的咽喉,孽障般的云烟慢慢消退,但疫情中成千死难的亡魂正游荡在寻找安放的迷途,困守在生离死别的人们无力清洗血与泪的伤痕,因为此时抗疫的主力依然奋战在前线。官方是否暂时放慢唱响领赏的脚步,民众能否保存住疑问停留心间的是是非非,相信没有谁会违逆到在灾难中滋生出一种恶。
张培中先生摄影作品
其实这段时间最热闹的是网络,可以说那些活跃的营销传媒能推送出一场舆论奇观。官方的媒体每当传播一次正能量,网络就会瞬间搜寻到点燃热爆的引线,会掀起轮番的换汤不换药的网文复制流转。尤其是一篇“发哨子的人”网文,尽然能化蝶成五花八门的版本奇幻,看似像一场网络封堵舆论的较量大拼比,更像是双方合谋一场沾着疫情血迹的狂欢。审视这场封堵舆论的网络对决赛,我却想到当年的方舟子质疑周小平,官方想堵住嘴任凭化成鬼也难让他留存痕迹,而这次网监是真封堵还是慈悲手软。也许是我想问题经常会带着灰暗和偏狭,我不知道是营销号裹挟了民意,还是民众借助了营销推广的神力,反正是因网络的封堵成就了天下皆知。
事实上因体制固化的运行模式,往往在突发的自然灾难面前,很难跟上当下新媒体的谋略思维。何况现行体制早已老化的行为理念,教化和克隆了一群媚上的木偶,给原本可以站到疫情前哨的先锋者们蒙羞。在突发的灾难侵袭和人心惶恐的弥漫中,民众需要一个明朗通道和释放情绪的窗口,而滞后与拖沓的行政作风催生了民众对系列事件的追问。所以才会形成了网络民间的问责风暴,就连营销号都能抓住民心不可违的机遇,而体制却一次次错失了收拢民心的补救良机。当读到那位医生的一句网络名言:“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到处说”的强悍话音,感慨之余突然就想起了“从众效应”,却有一种黯然伤神的悲凉。如果不是行政格式化的延缓作风,不是营销号裹挟民意的狂轰滥炸,你又能坚持多久“老子到处说”的勇气。世间万物如同尘埃,浩瀚的历史长河滚滚云烟,人生就是瞬间的浮萍,留存史册多为血雨腥风,往往在淆乱中祈盼着柳暗花明,疫情折射出的都是乱流穿心。
杜占元先生摄影作品
大凡人类遭遇灾难性的吞噬,无论你截取历史一段画面,倘或锁定现实疫情的一个镜头,引领救济一定是体制主导号令下的众志成城,而伴随其间的往往又是乱流丛生。纵观这场疫情所形成的网络动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某些人为遮掩行政滞后引起的反弹,另一个因素是民意对体制的不信任。而体制为了消减因舆论推波出的风险,变换释放了太多前后矛盾的行为意识,更加激化了情绪让乱流纠缠的越来越紧。这就好比一位先觉者,理想着想引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前行,却在途中自己先忘记了领路时的初心,追随者们的信仰也会一点点丢失殆尽,等醒悟再想让人跟你走难于去登天。每遇自然灾难体制就会顾念官本位的意识,让原本就不清晰的语音搅扰在云雾里,所谓的乱流都是从体制行为模糊中开始,实际上官方的言行躁动才是催化了民情轨迹。如果问民众为什么总以阴暗去看社会,是因多数人的眼睛停留在沉闷的灾难里太久,那些几万万困守在疫情缝隙里的人苟活的象盲流,你无法躲避那些在疫情中迎面走来的悲沧面孔。
徐里先生油画作品
其实在乱流丛生的疫情言论中,社会早已被摧残的容颜尽显泪痕,无论体制怎样秀出体恤民情关注灾难的面纱,民众都无心去追赶论功行赞的声音。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曾经历过的灾难口号总会是皓月当空,而行走在逆流的民众多数会雾里看花,每天在雾中取景幻化不出清晰的梦。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网络乱流也是一种无奈的悲愤,如果体制想堵塞乱流而在舆论中取胜,必须赋予民众一双理性而通透的眼睛。光明也好阴暗也罢,让乱流统一在阳光下,求真务实赢取民心才能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