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以形写神”或者“不求形似”的艺术主张,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时间: 2020-04-26
标签: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随意、朴素、自然。艺术家应该靠自己作品的感情流露来打动人,不应靠技巧的流露来打动人。画如其人,应与自己的个性、学识、经历、修养相一致,终归是表现自己的性灵。
 
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提出了“以形写神”,而反对“仅貌遗神”。八百多年前又提出了“不求形似”“聊些胸中逸气”的艺术主张,这是十分值得我们自豪的。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以下为您分享【卢沉:艺术性越高,懂得人越少】
 
曹瑞华 富贵吉祥
 
水墨画开始兴起时也是违背了传统,客观上是背道而驰,但现在也成了传统。
 
初中海作品
 
观念不同,趣味不同,决定民族气质、个人风格,完全不在工具和画种,新不新不在于用什么工具。
 
王国兴 作品
 
造型应该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造。每个人造型手法不一样,面貌自然分开。
 
杨勇 作品
 
我们画画很辛苦。但是创造一种新东西,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那就很有意思。寻找一种新东西,往往会很不协调,但往往又会从不协调达到一种新的协调。
 
艺术性越高,懂得人越少,欣赏的人就越少。艺术和艺术欣尝,就像金字塔一样,要正规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眼界、修养。
 
林承国 山高水长
 
艺术一定要夸张,要动人,要有真情实感,最怕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有具体而无夸张,则是啰嗦。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书法的“疾“与”涩”

下一篇:闭门只为书卷香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