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从古至今,自然山水一直被诗人画家赞颂,画家鞠占圃用另一种不同的绘画语言赞颂国画山水。
在鞠占圃的画作中,能感受到的是遥远的故事,是把时间放大了地方,回归到久远的过去来反思今天的情境。世间唯有时间能洗刷掉一切,但历史的沧桑不只有文字的记载,还有这种看似简单明了却又深藏寓意的绘画,说明了一切。
书画家影像网特推出【一禅一世界 · 大写意山水画家 鞠占圃精选作品网络展】,让我们一同领略鞠占圃绘画艺术的魅力!
媒体支持: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网易号,网易LOFTER
······
(特此鸣谢)
鞠占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生于山东潍坊,2004年进入北京画院高研班学习,2008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课题班卢禹舜工作室学习。
中央美院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CCAD)研究员,齐鲁工业大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生校外导师,文化部人民画院创作院秘书长,红旗画院常务副院长,文化部人民画院创作院秘书长。先后在中国画院高研班、中国美术国展创作班及其他多个国展创作班任导师。
曾担任“2014 APEC峰会国际会议中心艺术品创作工程”艺术总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作品创作,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笔墨,为各国总统领导人套房,第一会议室等空间创作类风格画作70余副。其极具中国哲学精神和中国新时代美学风范的系列作品深深折服了APEC艺术评审团,也使他一举成为入选APEC雁栖湖国际会都艺术装饰画作最多的艺术家,并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的魅力。
▷真正的艺术是踏实的,是平和的,是高级的,是有独立思考的,是润物无声的。因为所有的刻意和故意都是有痕迹的,就像所谓的大雪无痕、真水无香一样。
绘画艺术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语言,不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那就失去了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占圃的画就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研究的。
——卢禹舜
鞠占圃 路入桃源深更深
当代中国画的困境与觉醒(节选)
文/ 鞠占圃
作为一名绘画的实践者,在几十年的艺术历程里,我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的时代的步伐之快,社会的节奏之快,文化语境也在发生着的改变。这些都带给我们艺术家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我们要在坚守中国画的文化性以外,更迫切的是认认真真地“复读”美术史的课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发生的文化土壤,了解我们中国画的演变历程及内在的文化驱动力,为我们笔下的艺术,找到确切的来处与归途。
传统中国画是否走到了穷途末路?
若答案是肯定的,一百年来借西方绘画观念改造中国画的路线、纷繁的新潮绘画思想流派就有了依据。以此辐射到包括美育、创作、学术等方方面面,造就了时下多元的艺术现状也就不足为奇。而对于许多从事中国画创作、美术史研究、中国画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个答案俨然是否定的。
肯定这个答案,代表着艺术的国际视野,不破不立的革新精神,在推翻中创造需要莫大的勇气。而否定这个答案,坚守与信仰,需要的是更大的勇气。
鞠占圃 地藏王菩萨弘法
事实上传统的源流贯穿古今,自先民的思想于中华厚土上产生萌芽,溪聚成河,一年年,一代代传承,浩浩汤汤发展至今,构成了中华文化文脉。不如作这样一个假想,按下快进键把岁月往后快进数百年,我们当下的美术成果,俨然属于传统的一部分。传统和整部美术史有着如出一辙的渊源和发展属性。
端正“传统观”后,我们终于可以专注、深入地研究下一个问题:属于我们中国画传统的脉搏在哪里?
让我们回到原点,回到远古的石壁与陶器上,看到一个点成就一根线,线的组合穿插,协作成为图案纹路,也是哲学的萌芽。线在飞沉腾挪间,传递给我们的情绪,线与线开始协作形成原始的图画,构成原始的造型观。随着中国笔墨纸砚的相继发展,书写工具的性能不断被开发,用作记录意义的图画,开始从技法到内涵不断丰富,最终汇聚成中国画的面貌。原始简单的图腾功用、装饰记载、情绪宣泄,转向内在的精神情志的抒发,这时的中国画因书写工具性能的开发,笔墨技法丰赡且成熟,中国画在民族的文脉中也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与精神气象,中国画的哲学内涵、形而上之思维审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民族文化属性中的审美意识的觉醒过程。
鞠占圃 碧崖清音
画者原有的胸襟被拓宽,视觉被无限地延展,心性被唤醒,体悟直至内心、生命的最深处,并带来进入文化上层审美格调的可能:执着的造型与形式让位于非力求可得的安适;燥气、火气的熄灭带来了静寂、深韵之境;生命郁勃、元气内充取代犹疑不决和虚张声势。中国画的内蕴最终完成蜕变,由晦暗转明朗,生机焕彩。
再试析一幅中国画,其中的意蕴、意趣、意境,乃至格调的高低,立意的雅俗、风神气象已经毫无秘密可言。
鞠占圃 桃花何事隔人群
鞠占圃·漫谈中国山水画
(此为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对鞠占圃老师的一段访谈,稍作编辑节选)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三大科中的半壁江山,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写意山水画创作理念,乃至中国的哲学观最重要的部分。如我们古代儒释道的山水观,讲道法自然,讲齐万物,天人合一、心灵契合等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山水在我们古典文化中赋予了重要的人文思想。如形容圣人、学问精深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音乐有“高山流水”之喻,诗歌中咏叹山水更是不胜枚举。古典的人文思想,丰富山水画的审美经验,我们也可以以此来了解山水画中的情感内蕴。
具体到创作中,当我们用笔墨描绘山水时,追求的更多是天性的情趣,笔下的山水意境已经不是眼前的山水,而是自然的投影,胸中的意境。笔墨的技巧技术,则是为了把胸中之意自然展现出来,同时笔墨本身也有着丰富的意蕴价值。一幅山水画作,里面的山、水、树、石、亭舍,之所以令人回味和品嚼,就是因为这些图景没有照搬真实生活,而是按画家自己主观意图进行布局的形象结构,从内容到形式更要做到完美统一,成为画家内心独特意境美的体现。把我们游历时,所看和所悟,用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现,通过构图、取势,把笔墨和谐统一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及山水情怀。这个过程既不完全忠实于自然,又不刻意地去摹拟自然,而是以笔墨在写意,传神,留与自我情感舒展的空间,追求着天性的意趣,最终又更能让人领略到浓郁的自然趣味。山水心象的这理想中的图景,也正是山水画家所追求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天人合一”的境地。
总的来说,中国山水画所折射的是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融合了画家的精神寄托与理想追求。它所描绘的“世界”,既关联于宇宙自然,又是崇高的人格化身。人与自然同化,人成为自然的魂灵,山水画则是我们心灵的外化。笔墨可以来游观、来体道,“由人复天”,“艺与道合”,最终通过山水画,来追求生命的圆通和回归,这些也是我所追求的美学主旨。
鞠占圃 天地道中参
所谓技可学、道难悟。我们写意画家的层次,最终还取决于心的广度与厚度。所以培养学员们的文化修养与文化体悟,在我的教学体系与理念中尤为重要。与教学实践中,我会和学员们一起去上溯我们笔墨之上,文化之上的哲学境域,在浩瀚博大的文化空间里,去体会中国美术史脉的渊源于发展,各个时期的审美风范;研习我们的儒释道文化精髓,研习诗性的语言内涵,不断修正、甚至重构美术体系,坚定自己所追求的美学方向。读书养气,以人品养画品,致力于在时代人文关怀的高度,去审视和总结我们的艺术。
我想所有热爱艺术的人,在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都有一个美好的初衷。在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之后,一些人放弃了,一些人坚守下来了。现在我们的世界正在以一个超高的速度发展,时代在变,市场在调整,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在改变。每天都有很多有用的和无效的讯息充斥着我们的耳目,艺术生态会受现实物质的影响。然而对我们艺术家而言,只有个人的艺术,是我们能够捍卫的净土。
鞠占圃 最美桃花源
这么多年我能够一直从事中国画艺术,并非有什么很鲜明的目的在支撑,而是因为很纯粹地热爱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时候我就在思考,我们创作作品的时候,艺术不应该是虚假的温情,也不应该是重复的临摹、追求形式感、色彩感这些表面的东西。而是能够贴近它、拥抱它、体验它,享受它。能够解放一颗心,释放本心的情态,在笔墨里抒发自己的情志。我在创作一幅山水画的时候,就像在创造一个世界,一个林泉世界,一个精神的领域。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自然的映射。在这里我的念头,可以化作高士、樵夫、甚至修行者或坐或卧,或览或闻。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很美好,也很愉悦身心,如同董其昌所说的烟云供养。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它是我们心灵安放之地。
鞠占圃 云锋禅踪何处寻
传承与创新这是个很宏观的课题。那么我们先说说何为个性,我认为个性无非是在文与质的范畴里去展现。这点孔子老先说得好: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绘画的个性化正是介于文和质之间的。我们一味地强调个性,必然会忽视知识的积累和修养,如果在这种无法度、无文化含量的状态下一味宣泄,野气、燥气、火气也一并生发出来。如潘天寿初遇吴昌硕时,尚且被这样评价。然而过于拘泥古法,又是另一个极端,不断重复和临摹中,一定程度上也会丧失掉自己的个性和新意,失去艺术鲜活的生命力。
创新的个性化元素离不开传统文化里汲取的审美经验,在古法古韵里释放情调,心摹手追,到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坚守传承中,取得的渐变的突破。二者不应该去割裂,而是相互交缠又相生的。当然啦,创造性的笔墨语言,并非简单的产生。在艺术学上来讲,灵感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才会在某一瞬间,某一刹那捕捉到它。长久的临摹、思索、笔墨训练,结合个人的体悟,建立起来的审美经验,这时候画面里才会沉淀出耐得住琢磨,耐得住品玩的个人面貌。以小观大,这就是传承与创新。
画中诗境,指通过画面中诗意的构思、形象、色彩的等,体悟画面所流露出的诗一般的意境,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声诗”、“有形诗”。以情为旨,诗情画意。当然意境的追求也有高低层次的区别。对于意境,也只有先感染了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北宋郭熙对山水画划分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之境;清代笪重光有“实景、真景、神景”意境论等。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意与境合,情感交融。中国山水画崇尚的意境之美,正是把生生不息的造化气象内在精神神韵相融通,转换成表达画家内心情感的艺术形象,生发出至美又生动的艺术境界。
作品欣赏

处处逢归路 2020年
春光何烂漫 桃花发满溪 2020 年
绯桃丹杏溪中影 2020年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梦中 2020 年
无影山前 2020 年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移 2020 年
春风香色最销魂 2020年
洞口桃花红如锦 2020年
高山雄尊流水潺湲 2020年
群峰遇雨涧淙淙 2020年
参禅 四条屏 - 1 2019年
参禅 四条屏 - 2 2019年
参禅 四条屏 - 3 2019年
参禅 四条屏 - 4 2019年
东风能有几分春
风格孤高尘外物
修竹高处得意鸣
石壁连云暮霭霏 2019年
石城两桨桃花雨,催送莫愁何处归 2019年
以上为鞠占圃老师部分精品佳作,如有意者可留言,或者通过以下方式直接联系!
电话:13811245599 13240728217 (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