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不追求快节奏,如行云流水般地散淡从容,是静下来、慢下来、淡下来的艺术,是心灵深处的一咏三叹。尤其强调以书法为基础的写意绘画,是笔墨的太极拳,不绝如缕又绵里藏针,令人周身通泰,体强心健。中国书画从来就长于纯净心灵,陶养性情、是静心的艺术。所以,入世的儒家把笔墨一道作为造就理想人格的修养手段。而中国书画家本人更于此道之中「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祛病而增寿」。
初中海作品
庄志深作品
历来的大师在崇尚清奇、简净、纯粹的画风时,追求着笔墨的纯净与透明,无论黑白,皆净而亮、深而远,就像追求心性的高洁一样。有成就画家的生命状态往往是一种低调的坚守。就像一种信仰:艺术与生命合一,艺术是生命的展开与完成,而不仅仅成为换取世俗利益的手段。始终追求心灵质量的完美。真正的大家笔下流露出的是天地真髓,大善和大爱,这种笔墨不仅净化自己,也可以净化他人。
陶古作品
胡小敏作品
力图取悦于人的作品必留下「做」的刻意。中国古代有一种对画家极其严厉的批评——俗,并认为「俗病难医」。但清人王概开出药方:「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市俗之气下降矣。」古人读书时间常常超过执笔时间,以手不释卷为乐。
曹瑞华 莫忘故乡时光好
郭慧庆 鸟语花香
所谓「澄怀观道」,「澄怀」是「观道」的前提。优秀的作品必然建立在画家的人格德行完善的修为过程中。王昱强调:「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约毫端。所以,历来‘端正’二字极为重要。」这样的论述自宋以来,蔚为大观。画家学画之初,就注意到自己的心性品格——「理正气清,胸中自发浩荡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绘宗十二忌」和明清各家论述的用笔之忌,又何尝不是做人之忌呢?
耿红彦 闹花
阎海春 福禄绵长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人体也是真气流转,关照笔法应是元气充沛,循环不绝。当外部不利环境影响到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变化,出现气虚、烦躁等,反映在笔墨上乃现「浮」、「躁」。修养不到、难以克服。而一味讨好外界、急盼赞扬或求胜斗气,则常现匠气。所以,养气是画家功课。要修炼到「气脉不断、笔不困、墨不涩、元气安稳、神闲意定。勿促迫、勿怠缓、勿陡削、勿散神、勿太舒、务先精思天蒙。山川步伍,林木位置……以我襟含气度,不在山川林木之内,精神驾驭于山川林木之外」这里已透露出「气韵」的天机——心神高远笔自深厚,心境旷达境自高迈。」
中国画以境界论高低,仅有才华是不够的。修养,绝对是终生课题。
陈潇 牧野
丁克峰 绝色
图片为老师们部分精品佳作,如有意者可留言,或者通过以下方式直接联系!
电话:13811245599 13240728217(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