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上杰出的绘画作品数不胜数,靠什么千百年来述说着往昔的故事并感染后世的人们,穿越历史悠远的雾霭,持久地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在遥远的时空隧道两端,后世的人们何以还能够被震撼?
是不是说得玄?
一点也不玄。优秀艺术中凝聚的人性情感恒久而美好,人文价值历久弥新,对今天的艺术创作有重要启示。
艺术手段是外壳,情感是艺术的灵魂。缺乏灵魂意味着没有生命,只剩一个外壳。有人说,中国画不讲情感而讲“风骨”。我理解,风骨仍然是“灵魂”。
本期为您讲述优秀的绘画靠什么感动人吸引人···
陈玉芳 西风绿波
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情感。
概括地说,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翟晖 闲亭清幽
这种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是稳定持续、深刻的有社会意义的感情。这种情感是个别与一般相一致的,而不是指属于某个具体人特有的情感。
绘画是静止凝固的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怎样表达情感呢?观众又是怎样通过凝固的视觉画面读懂这种信息,进而被感染到的呢?
王烨 五福图
第一个环节“识别”对情感投入与否,起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心理活动是社会的人对待不同环境情景引发产生地态度体验。有情绪和情感两部分。
情绪,倾向于个人内心基本需求的态度体验;情感,倾向于社会需求的态度体验。看母亲画像是个人情绪的心理活动。
比如:看到描绘黄河壶口瀑布的画,你回想起曾经在现场感受到地轰鸣和震撼,会联想到许多。把黄河比喻为母亲河,升华出更高级的情感“美感”。
张辉 花鸟四条屏
再比如,春天河边新绿的树林,夏天怒放的花,秋天的红叶,冬天白雪覆盖的山峦。这样的画面都承载着社会人的主观情感。由“联想”、“移情”产生了美的愉悦和享受。
注意,“感染人”的这个条件是充分必要条件:形象必须是清晰地,不是模糊的;是美的而不是丑的;是令人同情的,而不是可憎的厌恶的。
林承国 山高水长
艺术欣赏是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既包括了对象“艺术形象”,也包括了主体“欣赏者”。
欣赏绘画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体验。这种体验和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包括了欣赏者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心理活动。达到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美的状态。
这种形象的美的状态,是艺术家们用艺术的方法塑造出来的。唤起了观看者的同情心、仁爱之心、 善良之心、幸福感所致。
因为人生美好短暂不可重来,人向往和追求美好和幸福的愿望是一致的。祈盼亲情、爱情、友情的和谐,社会的昌明美好是一致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陈潇 牧野
这种情感需求在人的社会里恒久不变。是艺术应当表达的灵魂和风骨。传递和表达的方式是:形象的、美的、含蓄的、启发式的、有趣的。
优秀的绘画艺术感动人吸引人的就是这个“灵魂”力量,缺了灵魂就没有了这个力量。
郝大欣 连年有余
除了情感因素,感染人吸引人,要达到艺术审美体验, 作品还需要有技术含量。
技术是西方的说法,中国画叫“功夫”。不管叫什么,技术也好功夫也罢,说明不可能一蹴而就轻易而为,得到需要长期地打磨历练。
要在艺术作品中传递高尚情感,没有超高的技术和功夫,是不可以的。虽然技术不等于艺术,但是,没有技术含量也不成其为艺术。这应该是常识 ,无须争辩。
杨勇作品
中国画纸、笔、墨、砚、印章、书法、诗词,哪一样玩儿到家,门槛都不低 。
中国画有:笔、墨、线条、构图经营、皴法、染法、墨法,诸多技术要求。
还有,中国书法的学问太深厚。
梁启超说中国字有四美: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个性的美;林语堂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吾国吾民》中谈到书法,他认为: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能够感染人、吸引人的艺术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艺术样式。不取决于是写实或写意手法。
王国兴作品
图片为老师们部分精品佳作,特殊时期如有意者可留言,或者通过以下方式直接联系!
电话:13811245599 13240728217(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