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怎样才能营造出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时间: 2020-10-14
标签:


我们常听到有人说:“某某人的山水画得真好,有意境。”可见有无意境,意境的大小、高下、深浅,是衡量山水画档次与品味的一条重要标准。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小编特意查了一下,意境是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它能使观赏者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甚至产生共鸣。具体地说:“意”包括“情”与“理”,即作者的情感以及他对社会、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和评价;“境”包括“形”与“神”,即经作者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生活形象及其内在本质与精神。意境就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有机融合、缺一不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就山水画来说,如何才能营造出富有意境的作品来呢?
 
画家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爱民生、崇尚真善美,才能充分发挥其创作潜能,创作出富有意境的高格调作品来。
 
这就需要首先应做到意在笔先,心中有谱。作品意境的高下,主导在意。
 
刘慧——山水四条屏
 
其二,营造意境,可以诗词入画,并运用抒情、寓意、象征、比兴等手法。山水画常常表现出画家主观的精神色彩。如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就是根据毛泽东的词《沁园春·咏雪》来进行创作的。图中那苍劲的青松、雄伟的山岩、莽莽原野、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这些景物不仅集中地、典型化地表现出祖国壮丽的河山,也最能代表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图中那蜿蜒的万里长城,象征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冉冉升起的红日,寓意新中国灿烂的前程。毫不夸张地说,这件巨作富有广阔、高远、欣欣向荣的意境。有意境的画,一般都蕴含着浓浓的诗情,尤其是山水画。同样,一首好的山水诗就是一副气韵生动的画。赵春秋冰雪山水《北国风光》,同样根据毛泽东词意创作,把北国的冰封雪冻描绘得淋漓尽致,气势恢弘,波澜壮阔。
 
杨勇——碧水缘
 
其三,营造意境,应讲究构图布局。中国山水画注重气势,多采取全景构思图,主山雄踞图中,挺拔凝重,气势迫人;有的表现情韵,作品多取“边角式”构图,显得空灵俊逸。而且构图时必须妥善处理景物的宾主、虚实、疏密、呼应、藏露、开合等对立统一关系。
 
例如“虚”与“实”就得根据作品需表达的思想来精心设计。因为中国画中的“虚”,即空白,并非无物,而是比画出实物更具丰富的内容。如马远的《渔父图》,只画了一叶扁舟,四周全是空白,然而却更能表现万顷烟波、迷茫辽阔的意境。如果把背景全画出来,那就一览无余,全无意趣了。这就是中国画构图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实相生”的辩证法则。山水画中还有一种“以虚破实”的表现方法,对于比较满、实的画面,可在其间留出一点空白,名之曰“活眼”或叫“透气”,以此化壅为灵动,则通体皆活。
 
庄志深作品
 
所谓“呼应”是指画中一切物象要互相关联、有呼有应。山与山,树与树,山石、房舍、舟楫、云水以及其中的人物、动物等等并非各不相干,而是应该互相呼应。苏轼说:“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呼应的巧妙处理就使王维的画具有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特点。同样,王维的诗也充满了画的意境。如他的五言律诗《终南山》“太已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最后两句,就是应用了呼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
 
赵英旭 万壑云烟一涧水
 
藏与露的处理也是山水画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中国画贵含蓄,藏得好,可以使“无景色处似有景色 。”“形不见而意见。”山水画中,常借烟云掩映,隐去山间水涯许多景物,使人觉得江山无尽、气象万千,从而引发观赏者的想像与联想,使有限变无限,画面反而更显得丰富了。有时藏是为了露。正如郭熙所比“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传说有位著名老画师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他的学生的创作能力。众多学生所画的均令老画师不满意,唯有一名学生的画受到老师的赞赏。但见画中一座挺拔的高山,林木葱茏,云雾缭绕,山间看不到寺庙,甚至连庙宇的一角也不出现。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时隐时现,通向山脚下的小河边。河岸上一个小和尚正在用水桶打水。观众初看这副画时,一定会心生疑惑:“庙宇在哪里呀?”仔细观赏并思索之后,才会悟出深山中隐藏着寺庙。该画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准确的理解并把握了话题中一个“藏”字的含义。巧妙的处理画中物象的“藏”与“露”的辩正关系。该藏的藏,该露的露,寺庙要藏,而蜿蜒的山路、打水的小和尚就要露,否则直接画出寺庙,即便是画出庙宇的一角,也谈不上是藏。但如果不画小路与小和尚打水,观众也联想不到山中有寺了。
 
张怀勇 万树清
 
要创作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仅有绘画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生活修养。艺术要反映广阔的生活,就必须要知识广博、胸襟开阔,并广泛汲取其他姐妹艺术的营养,借鉴、活用。清代唐岱说:“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有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有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成天坐在画室里仅靠临摹传统作品,师法古人是难有长进的,必须深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大量写生,以造化为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对画家来说,生活不仅要广,更重要的是深。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是要探微钩沉、融会贯通。黄宾虹大师说:“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心手相印,益臻化境。”这个化境,指的就是高档次、高格调、高品味的意境。
 
陈潇 风行大漠
 
宋士操 芬芳四溢
 
图片为老师们部分精品佳作,如有意者可留言,或者通过以下方式直接联系!
电话:13811245599  13240728217(田老师)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书坛最新方法学习历代经典行书,事半功倍,一学就会!

下一篇:书法,是写字吗?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