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明 宋旭《溪山雪霁图》

时间: 2020-10-20
标签:


明 宋旭 溪山雪霁 中茂圣佳2011春拍 成交价179.2万元
 
作品鉴赏
 
晚明画坛,派系纷繁,风格多样。山水画方面,继吴派之后,较早的宋旭、顾正谊和董其昌三家,各自标榜门户,互相影响。顾、董以“华亭派”著称,宋旭与董并行,为“苏松派”先导。
 
以上各派虽属吴派支流,但在笔墨运用上,却以各自不同的面貌,呈现在晚明流光溢彩的画坛之上。
 
 
宋旭(1525-1606后)字初旸,因家住崇德(今属桐乡县)石门湾,遂号石门山人。隆万间布衣,好学,博宗内外典,通禅理。后为僧,法名祖玄,又号天池发僧、景西居士。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图绘宝鉴续纂作湖州(今浙江湖州)人,万历初年,移居华亭。善山水,兼长人物,万历间名重海内。
 
 
山水师沈周,学有师承,故出笔逈不犹人。山头树木,苍劲古拙,巨幅大幛,颇有气势,世称“苏松派”。赵左、沈士充、宋懋晋等皆出于其门下,对松江绘画中“苏松派”、“云间派”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能书,题款喜用八分。传世作品如《五岳图》卷,今藏故宫,《天香书屋图》轴(上博藏)是其八十六岁所作,尤见功力。
 
 
《溪山雪霁图》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宋旭时年七十八岁。据清人沈季友《檇李诗系》载,是年苕上诸名流招其与云间莫廷韩入芟山社,绘白雀寺壁,时称妙绝。
 
白雀寺壁所绘为名山十一景,其山水盛名,由此可见。画中寒山萧寺,茅斋隐约,枯木槎枒,幽涧澄澈,乱石横陈,草树丰茂,完全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
 
为了渲染雪景的氛围,作者采用了大面积淡墨渲染、关键处留白的对比方法;山石先以秃笔勾勒,再加皴、染而成。从画家树石的处理上,不难看出后来者如宋懋晋等人对老师的学习和借鉴。
 
 
至于山体独特的粗笔短皴,则是对传统山水画中豆瓣、披麻、解索、雨点等诸多元素的糅合,可以看出宋氏在对传统的借鉴上,并没仅仅局限于沈周一家。
就像他自己所说“画山水,惟李成、关仝、范宽智妙入神……前古莫能方驾,近代难继后尘”,图中那饱满中正的布局,萧杀凝重的意境,无不显示出宋元诸家如关仝、范宽甚或王蒙等人对画家的深刻影响。
 
全图苍莽浑沦,境界幽深,反映出宋旭晚期山水画的典型风格,也是一件能代表晚明时期文人绘画艺术水平的佳构。宋旭传世作品虽然不少,但多为国内外文博机构庋藏,流传民间而保存完好如斯者,似不多见,藏家其宝之。
 
 
宋旭(1525-?),字初旸,号石门,后为僧,法名祖玄,号天池发僧、景西居士等,浙江嘉兴人。博宗内外典,通禅里,万历间名重海内。擅山水,兼长人物。山水师沈周,学有师承,故出笔逈不犹人。其山石古树,苍劲古拙,巨幅大幛,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此图用高远法,远绘奇峰耸立、白雪皑皑,深山古刹、隐然其间。近写湖平如镜,坡石垒垒,溪桥曲径,苍松傲立。全图笔法工细严谨,苍中带秀,平中求奇。虽笔出石田,但多为己意,构图高远,静中寓动,设色简洁明快,意境幽静妍美,是为石门先生山水画佳作。
题签:宋石门溪山雪霁图,丙子冬重装孤香署。
 
款识:溪山雪霁。万历壬寅冬日,石门山人宋旭写。
此作2011以179.2万元成交,2013年反以138万元成交。
 
明 宋旭 溪山雪霁图 保利2013春拍 成交价138万元
 
作品资料
作者  宋旭  
尺寸 148×52cm
创作年代  1602年作
估价  RMB  1,6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1,792,000 
专场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一)
拍卖时间 2011-04-30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宋旭之印(白文)、石门山人(白文)
作者  宋旭  
尺寸 148×52cm
创作年代  1602年作
估价  RMB  1,2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1,380,000
专场 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3-06-05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宋旭之印、石门山人
 
同名作品
 
明 宋旭 溪山雪霁图 上海天衡2010春拍 成交价190.4万元
作品资料
作者 宋旭  
尺寸 155×65cm
估价 RMB  1,7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1,904,000 
专场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0-06-30
拍卖公司 上海天衡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0年春季拍卖会
出版:《徐邦达审定中国古代书画精品选集》(一)P12、第6图,文物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款识:溪山雪霁。槜李宋旭。
印鉴:初阳
鉴藏印:永安沈氏藏书画图印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怀素《圣母帖》绚烂之极,复归平淡

下一篇:侧锋与偏锋的区别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