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的好坏,首重“画品”。我们常说,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可以没“品”。简言之,就是要有德行、“高雅”而不能“低俗”。古人常把“人品”和“画品”联系在一起,“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就是经典的口头禅。故而,说中国书画包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是讲究情操、讲究气节、讲究品德的艺术。
看画之时要不唯名、不唯上、以画论画,切忌人云亦云。品鉴书画是精神享受,要学点历史,要有历史观,知道名家之成就、承革之轨迹,届时才可能不乱方寸。
近年,中国书画拍卖屡创佳绩,书画收藏热正在逐步升温。很多人都想知道什么是好画、什么画才有收藏价值?可以不会画,但是一定要懂得欣赏!前人论述中有很多精妙之处,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书画鉴赏中登堂入室。
〔1〕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要有气势、豪气、不能有匠气、俗气。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李玉江 四尺对开 厚德载物
总之,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2〕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郭慧庆作品
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
陈玉芳 西风绿波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画树木呈“蟹爪枝”状,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
平: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
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
圆: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厚、不露锋芒,富有弹性。
重: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力透纸背;打点,象高山掉落的石块那样有份量。
变:变化,笔画形成多样性对比,不雷同。
中国画家讲究以气运力,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
翟晖 闲亭清幽 四尺
笔韵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
张怀勇 万树清
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有“灞桥折柳”典故。此画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原丹阳 百草竟春华
〔3〕欣赏作品要看构图、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
宋士操-蒲园清新色香风
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作者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现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
耿红彦 晴荷
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比,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中国画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多把主体物象放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匀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者以视觉美感。
阎海春 吉祥如意图
画家将北宋郭熙山水的雄奇、繁复、精密等特点与南宋院体山水的简洁、空旷、疏朗等格局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有别于宋代院体的明代院体画风。
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豪放不忘精微”,往往在细小的部分,虚的部分更能体察作者的绘画能力。
图片为老师们部分精品佳作,如有意者可留言,或者通过以下方式直接联系!
电话:13811245599 13240728217(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