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不会选帖,徒费岁月

时间: 2020-12-01
标签:


对于初学者而言从他接触书法的那一刻起首先面对的就是碑帖范本的选择。面对中国历史上浩如烟海的碑帖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初学者往往见异思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到最后一事无成、徒费岁月。
 
所以选择字帖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来不得半点马虎。笔者认为选择字帖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经典性原则。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取法决定眼光,眼光决定格调,格调来自经典。对经典的学习是任何艺术不二的法门。中国书法艺术不同于其他视觉空间艺术有其相对封闭独立的发展体系和评价标准。其整个体系犹如一棵大树。
 

 
以行草书为例,二王系列是行草体系的根脉和树干而孙过庭、米芾、赵孟頫等则有如各部位的枝干,如果我们直接取法一些个性强烈风格怪异的所谓经典,则无异于在大树的细枝末节上汲取营养其发展空间可想而知。
 
 
而如果直接学习当代人一些不入流的所谓名家书法或直接抛开传统和经典搞所谓的创新,这样的学习则相当于在大树旁边的野草或荆棘上汲取营养,这已完全脱离整个系统定将坠入野道和魔道。
 
所以学篆必称秦篆、清篆,学楷必称唐碑、晋楷,学隶必称秦汉,取法乎上旨趣高远方能出入风雅、轶俗超凡,此中道理不可不知也。
 
二、先易后难原则
 
从字体学习来讲我们一般都认为要从楷书入手,再到行再到草,所谓先立后行再跑。
 
对于这种由易到难、先静态后动态的传统的学书顺序应无异议,但我们亦可根据自己个性特点不拘于以上顺序而进行自由选择。
 
如有初学者特别不喜欢楷书而喜行书,那先由行书入手也未尝不可。只要方法正确到一定水平后回头再补楷书。
 
 
如一教师让小学生尝试由大草入手要求学生忽略字形先着眼于线条、形态、质感、节奏的训练再转到篆隶和楷书。据说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之选择顺序要与学习中每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相结合。
 
三、先静态后动态原则
 
关于静态书体中篆、隶和楷书学习先后的问题,笔者认为初学者的首要训练目标即为熟悉工具、纠正姿势、改变习惯、体会用笔等。
 
特别是尽快掌握毛笔的中锋、铺毫、调锋等动作的敏感度和稳定性,熟悉笔墨纸的性能特点是能否有效深入学习的关键。
 
而从篆书入手是最好的选择。
 
徐无闻篆书《战国临中山王三器铭文》
 
因为篆书笔法简单,即中锋平动为主,结构也相对单纯这能让初学者在最基本的技法上打下扎实的基础以达到所谓初学三立的要求即立法、立骨、立体。立法则下笔有源,立骨则下笔有力,立体则结字匀称。
 
四、先简单后复杂原则
 
有了篆书基础后再到隶书或楷书,则可解决笔法的丰富和变化。
 
如隶书是在平动的基础上加上摆动和转笔,楷书则在此基础上再强调提按。这对以后再选择适宜自己的主攻方向直至最终个性风格的形成便是有了重大的发展意义。这也符合笔法结构的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
 
如在习篆的同时再辅以说文则可为以后文字学的学习打下基础。正如王澍《论书剩语》所云“作书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只缘未理其本,随俗乱写耳”。
 
赵孟頫行书《跋怀素论书帖》
 
另外在同一种字体的不同范本选择上还要注意渐进的问题。比如以二王作为主攻方向如果一开始即学《兰亭》、《圣教》往往不易上手。如先由米芾、赵孟頫或孙过庭入手再到二王不失为较好的方法。
 
五、先墨迹后拓本原则
 
对于初学者还要特别注意,在很多可供选择的范本中首先要选择法度严谨、技巧规范丰富、字数相对较多的范本,再者要尽量选用印刷质量好,字口清晰的墨迹本做范本。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这位正国级领导,小楷不一般!

下一篇:王铎小楷写的这么古!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