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田立敏:书画异同论

时间: 2020-12-04
标签:




书画异同论
——以石涛、黄宾虹、潘天寿为例
文|田立敏
中国书法、绘画,经历了同源、分流的过程,至宋,出现了一个不寻常的转折,即书画的合流。尤其是在艺术思想上,几乎可以说是原理统一的。自然,这种“合流”,在形式上文人画融诗书、画为一炉,技巧上书画的笔墨方法彼此渗透,尤为重要的是艺术思想的根基并无二致。尽管文人画是在元代才鼎盛的,但思想上的奠基者却是宋人。
早在唐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原理了。王维作为诗人与画家,在他的创作中实践了这条原理,虽然如此,诗还是诗,画还是画,在形式、技巧上,并未出现融汇的新貌。但从此以后,诗人亦是画家、画家必须是诗人的格局,渐形明显。我们发现,初唐前,二者是径渭分明的。至五代,具体说是南唐、西蜀,诗人、书家、画家三合一的现象已露端倪。李煜以词享誉,但同时却兼擅书、画,孟超亦然。这样的潮流,至宋终于明朗化了,从此以后,中国文人不通诗、书、画者很少。在美学思想三者同出一源,其中,以书、画的彼此接近最为明显。其原因是它们都是视觉艺术;二是使用工具的统一;三是文人画要题款这便不能不对书法有很高的要求。尤为重要的是,在技巧上,书法渗透入绘画极深,以书法笔法作画,成了中国画技巧论的精神在审美论方面,笔墨情趣,成了书、画欣赏的重要原则。书法渗入绘画,强化了绘画的线条表现,而画家之所以成为书家,使书法的创作思想从根本上便与实用性的书写分途异趋了。这是伟大的转变,了不起的进展。宋以后,绘画技巧的训练竟以书法为要素,而种种画论,罕有不言书法的。尽管有区别,而精神却相致。所以,文人画之所以产生,是很自然的。
中国书画讲究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书与画是两种艺术形态,一个是写字,一个是画画,一个是线条艺术,一个是造型艺术,是有区别的。但中国书画的工具手段是基本相同的,都是用毛笔用墨画出线条,这应该是书画相同的基本原因。但是,二者是异中有同,并不是绝对相同。对书画异同关系的辩证理解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书法可以入画,以提高线条的表现力;画法的技法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于书法创作之中,从而扩大书法用笔方法的多样性。书法入画,是提高中国画品味的一大条件。中国书画的异同关系,是书画家们常常谈论的话题,然而真正能把这个关系处理得清楚的并不多。应当说,在中国画家中,石涛、黄宾虹、潘天寿是处理这对矛盾关系的高手。
 
田立敏作品
 
一、石涛关于书画异同论
石涛关于书画异同论石涛认为,书法和绘画有同有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石涛《画语录》云:“世不执法,天不执能,不但其显于画,而又显于字。字与画者,其具两端,其功一体。”意思是说,笔墨的本性不但在绘画上显示出来,而且也在书法上显示出来。书法和绘画,虽然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在本质和功能上却有某些共同之处。石涛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包括书法和绘画在内,都是有规律可循、有法则可依的。任何事物,包括书法和绘画,只有在人去发现、运用规律和法则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事物的功能和价值。他认为,应该以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去观察书画艺术,他把书法和绘画看成是相互联系着的统一文化的两端。我们可以体会到书法和绘画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它们既同又异,因为二者异,书和画可以互相支持,这就为书法入画、画入书法的理论和实践打下了哲学基础;因为二者同中有异,这就要求书和画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有所区别。绘画用具象的形象直接描绘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具体可视的形象,以具象含抽象;书法不以具象的形象描绘现实,而是在非具象中包含万物,而且以书写文字为基础,加强书法笔画、结体、章法的表现力和形式美,使书写出来的文字有生命活力。书法艺术像绘画艺术一样,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要有所反映、有所表现。石涛认为,对于书画的理解,关键在于有分寸地认识和掌握二者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辩证关系。
 
田立敏作品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也是主要表现手段。因此,学习中国画要学习笔墨技巧。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强调骨法用笔是要与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等结合在一起,反对为笔墨而笔墨。在当代,有些人作画轻视造型,单纯作笔墨游戏。如果笔墨在中国画上用得不好,就会破坏一幅画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学习中国画,在打好造型基础的同时,要好好学习和发挥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并加以发展,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笔墨也是在发展的。要学好笔墨,就要学习书法,从书法中体会笔墨的力和美。
清代书论家周星莲强调,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他说:“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画法透入于写,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必善书。自来书画兼擅者,有若米襄阳,有若倪云林,有若赵松雪,有若沈石田,有若文衡山,有若董思白。其书其画盖能用于一心,贯穿道理,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美学家王朝闻认为,书法在艺术诸门类中具有特殊性,对“同源”这个说法不能简单地理解。象形文字是中国书法的起源,是用写字的方法模仿自然。但进入“书法”之后,就不再以模仿为主了。书法和绘画在形体上有共同性,都是空间存在的视觉反映,都要有动势,在静态中也觉得在飞舞。即使是楷书,也要体现出精神的流贯。但书法和绘画不同,书法在发展中趋于抽象,而绘画始终是具象的。好的绘画也不是完全模仿客观对象,是超越对象而能引起艺术联想的。书法作品作为艺术,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书法搞不好,会影响到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中国画是离不开书法的,这和西方艺术不一样,中国画的笔法、气韵,和书法有关。
 
田立敏作品
 
二、黄宾虹关于书画异同论
黄宾虹认为:“精通书法者,常以书法用于画法上。昌硕先生深悟此理。我画树枝,常以小篆之法为之。”为什么书法可以入画?黄宾虹说:“书画同源,理一也。若夫笔力之刚柔,用腕之灵活,体态之变化,格局之安排,神采之讲求,衡之书画固无异也。”关于以怎样的书法用笔入画的问题,黄宾虹认为以金石篆隶的用笔入画最好。他认为近世常州、嘉兴、新安一带的画家之所以高出吴越之画家,是因为他们的画法用笔纯从金石、铜器、碑碣造像而来。用笔刚柔得中,笔法起承转合,在乎有劲。”他还说“有书家之画,贵其明点画波磔,古今相传秘钥也;有金石家之画,贵其探源古籀篆隶之迹,取法高远也。”黄宾虹认为,书画用笔之法可以互用。他说:“吴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凡山,一连或三峰,或五峰,其气莫不左右相顾,牝牡相得;凡山之石,其左者莫不皆左,右者莫不皆右;凡水,其波浪起伏,无不齐;而风之所激,则时不齐。吾以此知字之布白,当有顾盼,当有趋向当寓齐与不齐寓不齐于齐。”意思是说,画山石要讲究阴阳对立统一,书法中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也要如此。黄宾虹说:“书画同源,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运全身之力于笔端,以臂使指,以身使臂,是气力举重若轻,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是气韵人工天趣合而为一,所谓人与天近谓之王’。王者,旺也。士笔墨变化可谓无穷。而市井、江湖一流未之知也。”
 
田立敏作品
 
黄宾虹认为,太极图是书画秘诀。一小点,有锋、有腰、有笔根。山石用侧锋,有飞白法,旁须界限分明。石之转折圆满,笔之起讫分明为合。石有纹理,如鸟兽之羽毛,长短纵横,皴法先求不乱。房屋用中锋,舟车亦然,中间转折不可令其软弱无力。恽南田、华新罗树法,无一笔不圆润。文徵明山水皴及点苔,皆三折如褚河南书法。王蒙笔力能扛鼎,重在不为浮滑,细笔尤贵有力。画先笔笔断,而须以气联贯之。笔贵遒练,屋漏痕法,枯藤、坠石诸法,皆见于古人论书画,无不一波三折。画树之笔法,亦要笔笔变,须多用中锋。用笔要有起伏转折,起伏转折,即为中国笔法的多样变化。周昉画舞女,有飞跃之姿,即是能适当运用起伏转折的妙处。如画围带,带过风即飞舞起来,飞舞即带之变化。变化最多者在带之中段,非在带之尾,故带尾用笔不应轻飘,宜以勒笔来结带角;带之中段,可用竹叶描,或兰叶描,或行云流水描,或枣核描。因此等线描,予人之感觉虽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之处,即是变化多,有流动之感,故均宜用于带之中段。不过,仍有区别,丝带宜用竹叶描与枣核描,此种描法之起笔与收尾都极轻;布带不似丝带轻柔,故宜用行云流水描与兰叶描。笔用中锋,非徒执笔端正也。锋者,笔尖之谓。能用笔锋,万毫齐力。端正固佳偶取侧锋,仍是毫端着力。知用正锋,即稍有偏倚,皆落笔圆浑,秀劲有力。否则,横卧纸上,拖沓成章,非失混浊,即蹈躁易。正锋侧锋,各有家数。倪云林、黄大痴多用侧锋,王黄鹤、吴仲圭多用正锋。然用侧锋者亦间用正,用正者亦间用侧。钱叔美称云林折带皴皆中锋。至明之启、祯间,侧锋盛行,易于取姿,而古法全失,即是此意。后世所谓侧锋,全非用锋,乃用副毫。
 
三、潘天寿关于书画异同论
潘天寿的画,墨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就笔与墨来说,他更强调用笔。即使用泼墨法,也会留下用笔的痕迹。他画石头,多用墨线。潘天寿用笔以塑造形象、表现被描绘的特性为转移,如苍劲古拙之笔画古松,用洒落秀逸之笔画亭亭玉立的红莲,用斩钉截铁充满霸悍之气的笔画竹叶,用方折有劲、如屈铁盘丝的笔表现坚硬的石块。同时,用笔本身也有形式美的问题。对于用笔,潘天寿强调讲气势、骨力,经常用“折钗股“屋漏痕”来比喻用笔的方中有圆、柔中有刚。从他对用笔的形式美的主导要求来看,他偏爱线条的刚健、厚重、古朴、凝练、生涩、老辣、稚拙。潘天寿绘画上的用笔功力,多来自他的书法功力。潘天寿曾说过,我国绘画用线的好坏与书法用线的好坏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他甚至说画好画,先得书祛好。”潘天寿的书法功夫很深,经常临摹碑帖兼长各种书体。对于甲骨文、石鼓文、秦篆、汉隶、章草、真书、行书等各种不同的书体,他都欣赏和吸收。潘天寿的隶书、行书造诣特别高,他的隶书奇中有平;他的行草来自晋唐法帖,中年以后多从黄道周的行草变化发展而来并自具面貌,运笔方圆并用,变化多姿。他应用绘画上的经营位置的技法,来经营字幅,大小疏密、斜正、错落,一任自然,犹如画面布局,烟云舒卷。他把书法的技法应用到绘画中来,而且其书法风格和绘画风格非常适应他以汉隶和魏碑的线条作画,画方形磐石,松干、梅枝、荷梗、花茎等,皆棱角分明,刚劲、挺拔、古拙、老辣,他的画真正达到了“画中有书”的境地。把书法看成是绘画的造型基础,是片面的但是学好书法,对于学习中国绘画是毋庸置疑的。
 
书法和绘画的结合,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画上使创造绘画形象的线条具有书法意味;二是在画上直接题诗文,写创作年月和画家的名号,使风格形同的书法和绘画结合在一起,再加上章,构成综合艺术。黄宾虹曾说:“金石之家,上窥商周彝器,兼工篆籀,又能博览古今碑帖,得隶、草、行、真之趣,通书法于画法之中,深厚沉郁,神与古会,以拙胜巧,以老取妍,绝非描头角之徒所能模拟。”因此,善画者必善书,成了对中国画的必然要求。题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长篇款、多处款,或正楷,或大草或古篆,随便成致。至于题款的作用,或长行直下,使画面增长气机;或拦住画幅边缘,使布局紧凑;或补充空虚,使画面平衡;或弥补散漫,增强交叉疏密的变化等。他的题款多用汉隶和行书。如《石榴》一画,石榴只占画面左上一小角,右边长篇行书题跋顶到底,占画面的绝大部分,几乎可以说是以书代画了。
 
田立敏作品
 
四、余论
书法与绘画结合,是汉字寓艺术于实用的重大创举。中国画与书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共同理趣,例如,笔墨线条的控制能力及其所产生的质量感。但书法与绘画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领域,各自通过不同的途径和观者对话。我国画坛上自宋元以后,出现书画结合的新形式,融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令人耳目一新。书法与绘画结合,使汉字寓艺术于实用的特性尽可能得到发挥。例如,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在一幅风竹图中写下这样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叶总关情。“画家借助文字符号补充了无声之画,解释了画面上难以捉摸的伤时感世思想和与民休戚相关的高尚情怀。然而文字的功用绝不仅限于此。郑板桥在清代是有名的“扬州八之一,他的字和画同是线条艺术在不同领域里的两朵奇葩。鲜明的艺术个性把诗、书、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任何一方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幅着墨不多的风竹图上,诗情、画意、书理、社会现实、人伦道德,都借助汉字的双重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如,现代画家齐白石,在他画的不倒翁图上写到:“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如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这首诗把外强中干、冠冕堂皇的不倒翁刻画得惟妙惟肖,同时借题发挥,对社会现实中的“不倒翁”竭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令观者捧腹之余,把目光转向现实社会。这种既诙谐而又严肃的艺术效果,同样是在诗、书、画相结合的特定情境中产生的。离开画,诗味平淡;离开诗,画意单调。而齐白石的书法,自认为在他的画艺之上,虽不符合人们的客观评价,但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书法的确起着不可更易的特殊作用。
 
 
田立敏,1964年出生,山东乐陵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协会理事,北京一道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榜书书法家协会会员。
 
1985年 师从刘铁英,谢文汉学习书法。
1991年 石家庄文学艺术函授进修学院书法系毕业。
2003年9月 加入辽宁省营口开发区书法协会会员,常务理事。
2003年12月 加入辽宁省营口市书法协会会员。
2006年 书写20余米的毛笔蝇头小楷长卷《古代经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聂成文先生为此长卷作品题跋,并给予肯定与指导。
2007年 作品入选《辽宁省第二届兰亭奖书法展作品集》
2007年12月 加入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2007年 参加台湾著名书法家“一笔龙”先生书法交流会。
2009年 为某酒厂设计并书写酒标,受到厂方认可与使用,已被注册酒标专利权。
2010年 书写20余米的行书《千字文》长卷,被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港湾生活》报专栏介绍。
2013年 7月 参加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临帖班学习。
2013年9月拜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书法工作室导师,教授,清华美院工作室导师、教授,著名书法家胡立民先生为师,继续深造学习。追求高雅精细,自然大气,古朴万象之书风。
2014年1月 被聘为中国大中华文化书画院副院长。
2014年2月 被聘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2014年3月 为河北省河间府书写匾额。
2014年8月 经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评审委员会,书画委员会专家评定,颁发《中国书画家润格评审证书》(中遗保润字20140069号),查询网址:http://www.chpri.com
2014年8月经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评审委员会,书画委员会专家根据其目前取得的艺术成就及考核成绩评定,认定其具有中国书画家资格,并颁发《中国书画家资格认定证书》(中遗保资字20140069号),查询网址:http://www.chpri.com
2014年8月经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严格审核其创作的《书贵自然》《和气生财》《行云流水》《天朗气清》四幅作品,被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收藏,准予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网站http://www.chpri.com上推广,介绍并存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人才数据库,并颁发《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收藏证书》(中遗保藏字20140069号)
2014年9月 作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书画精品展”。
2014年8月 在天津港集团公司第九届员工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展中获得最佳作品奖。
2015年9月 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名家走进革命老区、服务人民群众系列公益活动”。
2015年作品“情系丹青——记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2017年10月,作品入选“墨韵金秋”——中国·南山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8年1月,特聘为北京一道中海书画院副院长。
2018年4月,作品入选中国榜书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2018《御博园》杯大观园全国书画邀请展。
2018年4月,参加由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书法公益培训”云南行活动。
2018年5月,作品入选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河北赵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首届赵州桥杯(东明•金桥)全国楷书作品展”。
2018年6月,作品入选首届全国“河间府杯”书画作品展。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姚绶行书《洛神赋》 名家书名作,相映生辉!

下一篇:小楷,世上最静好的字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