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介眉艺术创作浅谈
文|田立敏
佃介眉(1897-1969),名颐,一名寿年,号雁门退士、十一郎、荻江居士,广东潮州人。擅长诗歌、国文、经史、书法、绘画及篆刻,是现代美术史上罕见的多艺兼善的艺术家,其毕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潮汕地区受其教泽者惠及数代。
正是在传统文化修养的深厚积淀基础上,佃介眉创造了极富个性特色的艺术天地。其艺术风格品性可以用“雅”“逸”二字概括。饶宗颐曾经评价他:“艺之为务,不贵徇时,而贵独创。怀德葆真之士,独居深念,致力古今,发胸中之所蕴,其精神上诉真宰,所造往往不可冀及,吾于佃介眉先生见之。”“不贵徇时,而贵独创”之“独创”涵义,有学者以为有着两方面的意义指向:其味革新,追求与古人传统的相离相异,拉开距离,凸现自我,演绎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其二,采取“以古为新”的办法,大胆地与传统相接,完全彻底地吃透古人,发思古之幽情,进而十分巧妙地借助古人的笔墨语言寄寓自家的情感气质,实现人生境界的提升与超越,获得灵魂的真正净化和飞升。佃介眉当属后者。徐无闻于艺术创造曾经说过:“不创新是自创新”,此语可以移之评价佃介眉的诗、书、画、印等诸艺。
田立敏作品
我们先审视佃介眉的诗。佃锐东在《亦是集》之“跋”语中说:“本集共收入介眉公的诗作计四百二十九题共五百多首。此为公于晚年在困苦之非常时期,历时近两载,逐字手抄、编定的篇什。”可见,《亦是集》是佃介眉极为看重的著作。中国传统文人的两大特征:一是作诗,二是写字,缺一不可,诗以言志,言为心声。读佃介眉的诗,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真诚的为人、虔诚的创艺和谦恭的处事。曾楚楠《读佃介眉先生诗作断想》中这样评价诗歌是生活的反映。尽管在特殊的年代,无法畅所欲言,先生还是字酌句斟地把各种感受行诸诗行,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凄清委婉、饱含着沧桑之感而又最具鉴赏价值的诗作。”“佃先生不是叱咤风云、功业昭著的豪杰,亦不是白眼向人、青楼买醉的狂士他只是一位朴实勤奋、才气横溢却又命运蹇滞的、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嘴’的文人,因此,作为诗人,他自然缺乏那种纵横捭阖的气势、狂歌啸傲的豪情;他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用时代赋予的材料和条件,小心翼翼地构筑自己的诗歌小天地。如果以水为喻的话,先生的诗作,就像幽咽泉流冰下难’,它不像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样的动人心魄,却亦曲曲折折、汩汩溅溅,从苦涩的心田沁出、涌突、流淌,止其所当止而行其所当行。”佃介眉的诗,决不缺乏深邃哲理意蕴的展现,常常是随手拈来身边物事,不乏诙谐风趣,小中寓大地表达庸人难明的道理,并寄托自已纯梓高雅的志向。譬如,《画菊摺箑》云:“灼灼桃花多悦目,奈何偏写双秋菊。寒花扇暑胜常凉,应使群芳低首服。”《登高巅》云:“千山足下见,万类眼中驰。不到齐云处,何能同我知。”《慰左耳》云:“有失从来便有得,莫将得失变常心。为何左耳须重听,岂是多闻少了音。”《安》云:“处事心安祸自远,为何此理少人知?时快意终非快黯里有人不可欺。”《佝偻竹》云:“身佝节不佝,何物胜人殊。不喜干天日,一生守此娱。”同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诗作也不少,如,《斗酒松阴为乡长作》云:“垂阴何须忆古棠参天如盖日高张。田家斗酒松阴下,一到松阴处处觞。”《芙蕖别墅共守岁为首句各赋一篇》云:“芙蕖别墅共守岁,午夜松声古腊逝。晓来岁觉万类新奈此离情谁复系。清斋竟夕纵谈论,红烛更残不知低。图书下酒胜郇獒,何幸更睹周秦器。摩挲许久却忘寒古物亦能生暖气。归来儿女振新衣,旧节岂维老者意。于今国历两三申,从此维有梅能记。一饮再饮语无伦,自笑语语皆人醉。”可谓感人的气息溢于言表,扑人颜面。也有苦中作乐一展诗人旷达情怀的诗篇,如《和呆翁元旦之作》云:“花影窗前日,照我喜芳辰。乾坤久黯黠,焕然自清新。小斋无长物,惟有梅作宾。寒酸于我甚,了无破砚尘。儿女三四辈,庭前弄天真。此日岁佳会,闭户折茶薪。”旷达中夹杂些许的无奈,反衬出生活的艰辛,令人伤感连连。佃介眉的诗,反映着“爱祖国”“爱家乡”的积极主题,如《八景题端》云:“好远人情天下同,乡邦胜迹能忘衷。不知近处何能远,莫笑区区未可风。”如其《湖山八景》之“序言”所谓:“湖山可景者八,不以异地山川而掩乡邦之胜,伸毫留照,不可不问也,各缀一截。”可见,佃介眉对自己家乡独特而浓厚的感情,决非一般人所能相比,他的诗句,字里行间,散发的是一个赤子对家乡的拳拳挚爱之情。佃介眉的诗,充满着无限的热烈情感,呈现着清新自然的特色。

田立敏作品
书法是文人一生乐此不疲的事情,几乎与一个文人的生命相始终。佃介眉在《学书不成边款》中云:“三十学行书,二十学篆隶。”其握管初习毛笔字的时间,当在很幼小的时候。《佃介眉书画集》为证:“月汀公治家治学皆极严,十五岁以前,先生接受的全部是家教,并由月汀公亲自指授。自小聪明,好学强记,四五岁便读童蒙诗书,并开始练习毛笔字,曾作一诗《少能写兰亭序》。”《少能写兰亭序》为七绝:“日久兰亭不可闻,多君秀笔写斯文。世间人貌无相类风格何须似右军。”可见,佃介眉学习书法艺术,在很小的年龄就已经生发了“思变之心”。通过一生不懈的笔墨锤炼,佃介眉创造了无比可观的书法成就,可谓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而五体中,以隶书和篆书最为精湛。比如,隶书代表作品有:1934年隶书十六字《西涧左壁》联;1959年隶书轴毛主席词《调寄沁园春半阙》;1960年前后的隶书《明达可任》横匾;1964年隶书《自昔于今》七言联;1966年隶书轴《广昌路上词》隶书七言联《龙盘天翻》、隶书五言联《锯鹿汉中》;1967年隶书七言联《一盏三更》等,这些都是佃介眉的自运之作,显示出其笔墨的大家气象。其作品,点画起伏跌宕,对比强烈,节奏鲜明,宛如浪漫交响乐一般,具有撼人心魄的无穷魅力。比如,1928年集《石门颂》文字为七言联《西安北海》;1933年集《石门颂》文字为五言联《大年奏议》和《蛇断龙登》;1933年集《褒斜道石刻》文字为五言联《郡守史官》等,这些集字联虽然带有一定的临摹性质但是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理解与发挥,可以看成是其后期自由创作的铺垫和准备。而另外一件1933年集《张迁碑》隶书横匾作品,点画挥运中,可以感觉到与原碑版之间的若即若离关系。众多的隶书佳作,充分展露出佃介眉痴情于两汉诸大碑版的信息, 有诗句曰:“忆昔每趋庭,辄以古碑示。谓书能两京,高雅无时弊。”在篆书方面,佃介眉遵循“取法乎上”的学书原则,朱万章有评:“其篆明显受《说文》、钟鼎铭文以及《绎山碑》的影响,但已参合已意,雍容中透着静穆。”他在1930年所书的篆书七言联《谢公亚字》,让我们看到了佃介眉对秦篆的深人借鉴与吸纳,弥散着中正典雅之气。如果说此时的线条尚嫌板滞的话,那么两三年以后的篆书则明显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线条的律动大大加强了字势也歆侧多姿,其有浓郁的抒情意味,1933年所书的钟鼎文《虢季子白盘》横匾当为代表。同年所书的另一件作品篆书七言联《风翻雨压》,则呈现出另一番沉雄厚重而不乏生动变化的风采,从联语两边所题文字中,足见其独到的认识。其晚年代表性作品有1965年钟鼎文格言轴《人好刚我以柔胜之》和1966年所书的篆书四言联《作圣行道》篆书轴《宋张磁梅品》等,此时,佃介眉已经是80岁高龄了,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人书俱老的境界。他的一些著作手稿及绘画卷轴等的题字,亦卓而不群,比如, 手稿《印剩》《宝籀斋集》《汉隶别体》和画题《潮州好》《富春第二》等。佃介眉在对隶书与篆书高度熟练把握的情况下,大胆地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创造了非篆非隶又亦篆亦隶的篆情隶趣的“破体”新境界。作为佃介眉书法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楷、行、草三体,尽管没有其隶、篆精妙,但其格调仍然是不低的,譬如,其1921年所书的魏体楷书屏便已经显示出刚强豪迈的不凡魄力;1922年所写的行楷金笺扇面,则颇具魏碑《张黑女》韵味;1947年书写《改建叩齿古寺记》大有《郑文公碑》的磅礴恢弘风神;而1950年行书七言联《念佛竭诚》更是化用了《瘗鹤铭》的敛放自如之神态,尤其是1934年留存于绘画上的《夏园清课》册页题字,更是一派天机,或铁画银钩,勾连缠绵;或简洁空灵,儒雅洞达;或笔随意转,摇曳多姿,令人神清气爽。

田立敏作品
佃介眉的绘画主要为山水和花鸟两大类,就技法分析,既有“工”的,也有“写”的,还有兼“工”带“写”一路的。最为精彩的当是其放笔大写一路的作品,逸笔草草,却将心中的一切意绪释放、寄寓于异常简练的笔墨之中。其承继渊源,朱万章有文记述:“他的绘画并无指授、家学,全由自然天成。他从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云林和吴镇处得径,并摻合明代吴门画派再以自然为宗,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作画注重水墨的运用,强调写意而不刻意状物,晚年更达到一种粗豪飘逸的境界。他长于花鸟、竹石及山水。他善于将书法的意趣蕴涵于丹青水墨中,不拘绳墨,表现出一个未受俗尘熏染的艺术家的特质。”黄笃维评价其:“介眉先生诗、书、画、金石四绝,留下宝贵艺术品,甚为珍贵。”他的些写意小品,如1943年的《绿竹图》、1948年的《古木幽亭图》和《梅竹图》、1959年的《层峦叠翠山水图》和《石丑梅无香图》1964年的《天高气爽图》《清客梅花图》和《墨梅图》、1966的《梅石图》、1967年的《水阔去舟迟图》等,不管是设色还是水墨,均清气满纸,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深刻感受。此时,技法已经不重要了,已经是臻至“进乎道”的景高层次了,写物本为写性情、写志,人品与画品此刻已经水乳交融了。佃介眉在画梅图中所题诗句“人曲我偏直,梅花喜得真”和“平生惯识荒寒味,不画官梅画野梅”,正是其纯粹高雅精神的鲜活写照。
田立敏作品
佃介眉诗、书、画、印兼能,其金石印章底蕴亦非常之厚实他溯本求源,与其诗、书、画一样,路子正,功夫深,上与战国古玺细介眉好友饶得曾作长诗盛赞其印:“君游于艺进于道,用意耻与哙等伦。信知才大罔弗可,余力使铁同驱度。昨者过访宝箱斋出示印谱斑嶙峋。方圆大小百十颗,字字刻画俱入神。参差肥瘦各有态,运以古法治不棼。刀锋苍劲曦破雪,笔势盘郁蛇焚组籀史许书典型在,得失肯以迹象论。是真雕镌造化手,胸罗万象通烟煜……得君此卷快我眼,秦灰虽烬石未焚。竟日摩挲三叹息如此操技神乎君。以君之艺较先民,惟黄晦木可同群。比照佃介眉印章,你会发现赞诗所颂决非虚语。《宝籀斋印存》开篇第一枚印章《宝籀斋》边款中语概括了佃介眉一生治印的基调:“治印不知篆,便是门外汉。尤当古箍先,方免死石汉。”佃介眉可谓一生谨守此训。佃介眉印章学习,涉猎宽泛,古玺汉印、明清流派乃至当世圣手,只要于己有益的,均如饥似渴地吸纳、借鉴,积淀颇丰,底气自足,艺胆也就浩大了。他说:“治印说文诸法先,不能作篆又非贤。用刀放胆败墙迹,纵有周秦犹可肩。”尽精微而致广大,在佃介眉印章中十分鲜明地体现着。总体审视,其印精工典雅,静穆而又不失生动活泼,或粗细、或长短、或肥瘦、或正斜、或多寡、或白朱、或曲直、或虚实、或动静等,对比统一得到了精美绝妙的阐释。他的所有印章有一个大的风格统率,但于每枚具体印章的创作中,却又因字定形,因字生势,因文铸情,使方寸天地境界宏阔,呈现出万千气象。佃介眉的印章,初看仿佛浮游着时贤经典的影子,但是,细细品赏会发现它们又都是自家东西,完全是一派浓重的“佃氏风范”。可以说,诸多优秀的印章营养十分自然地融进了佃介眉印章的血液之中,成为其印章机体生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若即若离的关系。稳中求变而又放胆用刀,当为佃介眉篆刻艺术创作的法宝之所以有着如此“看似寻常最奇崛”的高妙发挥,还是依赖其学养的深厚。印章让人驰骋的天地并不是很宽大的,与书法相局限就要多一些,没有相当的准备积累,决不可能随意新创使刀如笔。特别是他对于古文字的熟练把握,更显得非同+般。佃介眉诸印文字的巧妙安排,匠心独运,充分展现了他多方面的驾驭能力。如《凤城佃氏》 《指头生活》《潮州开元镇国禅寺》《买山不用钱》等诸印,就极具代表意义。对相同印文的处理,显示出他的巨大变通能力,如《胡氏所藏》《胡天民》《胡义民》三枚与《胡镇福》之“胡”字,以及《世婴》《陈世婴》《世婴临古》《世要过目》之“世婴”二字的灵活生变。特别是佃介眉晚年所作《买山不用钱》一印,最能体现学术与艺术结合的极致。这方印章,五个字取自周秦以至汉代的五种古器,字字有来历,而来源不同的这五个字又被极为妥帖地安排在印面上,呈现非常典型的汉印风格,这种境界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木造诣可以达到的。

田立敏作品
田立敏作品
田立敏,1964年出生,山东乐陵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协会理事,北京一道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榜书书法家协会会员。
1985年 师从刘铁英,谢文汉学习书法。
1991年 石家庄文学艺术函授进修学院书法系毕业。
2003年9月 加入辽宁省营口开发区书法协会会员,常务理事。
2003年12月 加入辽宁省营口市书法协会会员。
2006年 书写20余米的毛笔蝇头小楷长卷《古代经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聂成文先生为此长卷作品题跋,并给予肯定与指导。
2007年 作品入选《辽宁省第二届兰亭奖书法展作品集》
2007年12月 加入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2007年 参加台湾著名书法家“一笔龙”先生书法交流会。
2009年 为某酒厂设计并书写酒标,受到厂方认可与使用,已被注册酒标专利权。
2010年 书写20余米的行书《千字文》长卷,被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港湾生活》报专栏介绍。
2013年 7月 参加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临帖班学习。
2013年9月拜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书法工作室导师,教授,清华美院工作室导师、教授,著名书法家胡立民先生为师,继续深造学习。追求高雅精细,自然大气,古朴万象之书风。
2014年1月 被聘为中国大中华文化书画院副院长。
2014年2月 被聘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2014年3月 为河北省河间府书写匾额。
2014年8月 经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评审委员会,书画委员会专家评定,颁发《中国书画家润格评审证书》(中遗保润字20140069号),查询网址:http://www.chpri.com
2014年8月经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评审委员会,书画委员会专家根据其目前取得的艺术成就及考核成绩评定,认定其具有中国书画家资格,并颁发《中国书画家资格认定证书》(中遗保资字20140069号),查询网址:http://www.chpri.com
2014年8月经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严格审核其创作的《书贵自然》《和气生财》《行云流水》《天朗气清》四幅作品,被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收藏,准予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网站http://www.chpri.com上推广,介绍并存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人才数据库,并颁发《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收藏证书》(中遗保藏字20140069号)
2014年9月 作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书画精品展”。
2014年8月 在天津港集团公司第九届员工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展中获得最佳作品奖。
2015年9月 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名家走进革命老区、服务人民群众系列公益活动”。
2015年作品“情系丹青——记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2017年10月,作品入选“墨韵金秋”——中国·南山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8年1月,特聘为北京一道中海书画院副院长。
2018年4月,作品入选中国榜书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2018《御博园》杯大观园全国书画邀请展。
2018年4月,参加由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书法公益培训”云南行活动。
2018年5月,作品入选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河北赵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首届赵州桥杯(东明•金桥)全国楷书作品展”。
2018年6月,作品入选首届全国“河间府杯”书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