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画家,须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要甘于平凡、甘于寂寞;要专于一学、恒于勤奋。
对于画家来说,寂寞是一种磨练,而独处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具备的。
在当今浮躁又花样百出的年代,能甘于寂寞并使之成为生产力,这寂寞就有价值。
王国兴 《对弈图》
比如,一个人能安于一隅,专心致志读闲书,或偶尔心血来潮撰写诗文,寂寞本身就成了诗意的土壤。
阎海春 《硕果累累》
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真理。
淡定读书,可致空灵虚静。行万里路也并非是为了“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的潮语。
王烨 《兰》
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独自一人面对苍茫的天涯时,才能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和谐接触与真诚沟通。
赵英旭 《闲听流水静观花》
胸中万象从造化中来,没有身之所历、眼之所见,就没有心象的产生,这实际上已把客观物象的摹仿转移到心灵对物象的提炼与综合,突出个人主观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宋士操 《芬芳四溢》
例如,最令艺术家着迷的,不是艳月,而是凉秋;不是鲜花,而是衰草;不是闹市,而是荒野;不是群居,而是独处!
所以,中国画多写秋风寒林,寒江独钓;潇湘暮雨,西厢残荷;枯木竹石,茅屋霜雪……
大自然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皆能激起文人士大夫画家的无限感慨!
蔡金花 《百合》
成功的画家往往是孤独的,当你随大流时常对身边闪光点失去觉察。想要感知其存在,需要有慧眼,借助文化激发睿目,才能洞见世态炎凉。
张怀月 《芙蓉月下》
一本书、一幅画,足以面对大自然,开始与宇宙对话,以致产生独特的艺术感应,走进阴阳动静、万类生机的大自然深处。
图片为老师们部分精品佳作,如有意者可留言,或者通过以下方式直接联系!
电话:13811245599 13240728217(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