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初中海: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画怎么给力?(一)

时间: 2021-03-30
标签:


 
文/初中海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画怎么给力?(人民大学2013年课题班教案) 初中海今天讲课的题目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画怎么给力?
 
 
     首先回顾一下历史,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的入侵,打开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西风东渐,西学东渐,西画东渐。当时的满清政府,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对于绘画领域来讲,则是因循守旧,千人一面,一味地沉溺于“四王”的“模式”之中(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是清初“娄东画派”的创始人(今江苏太仓娄江一代),王翚是“虞山画派”的创人(今江苏常熟一代) “四王”画派继承明末董其昌的衣钵,以摹古为宗旨,讲究笔墨,功底深厚,受到清王朝皇室的喜爱和大力的扶持,成为画坛的正统画派,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许多学习“四王”的画家就是埋头画室之中,死学古人,只是按照古人的粉本照搬临摹,不动脑,不思考,不研究画法既是书法的绘画道理,下笔软、媚、甜、俗,一派暮气沉沉。因此,政治上的改良和对中国绘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其中以三个人为代表。一是陈独秀。他在《美术革命》(答吕澂来信)中大声疾呼,“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
 
 
      二是康有为。他对于“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痛心疾首,预言中国画改革趋势必为“合中西画而为画学新纪元”。三是徐悲鸿。在他眼中,中国的艺术和当时的中国现状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急待拯救,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若此时不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追求真理……艺术必亡”,他认为“试问宇宙之宏观,如落日,如朝霞,仅藉黑线,何以传之?”所以,他决心以西方绘画的语言来丰富、完善中国画陈旧的艺术语言,在他自1928年投身美术教育到1953年去世,长达25年的美术教育工作生涯中,大力倡导现实主义艺术思想,极力推行写实手法,他把西方艺术学院制度完整的引入中国,在中国的美术院校建立了一整套的西式的教学体制,而且身体力行,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期间,他始终对中国画抱着批判的革新的心态全力推行素描训练和艺术要以写实方法表现生活的教学理念。(1926年他指出欲救日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1930年提出“倡智”之艺术,以写实主义启其端。“倡智”就是崇尚科学,追求艺术的理性逻辑。1935年提出美术应以写实主义为主。1939年提出素描教学“新七法”把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提出建立艺术的理性逻辑。1943年提出写实主义是以治疗空洞浮泛之弊,此风格再延长20年则新艺术乃固。1947年他在《新国立之步骤》中说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这种艺术思潮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仍然有一批有影响的画家试图从西方艺术中找寻我们中国画的“出路”,而且这种探寻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国画从西方绘画寻求出路,这条路究竟能不能走的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发现,这条路子是肯定走不通的,可以说一直到人们发现了黄宾虹,发现了黄宾虹的作品,又如同“宝藏”一样的被挖掘出来以后,人们仿佛从中看到了一缕“曙光”,这个问题已经在许多个体艺术家中引起了重视,所以,近些年来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出现了全国上下一片黄的笔墨风潮。凡是画中国画的,尤其是山水画的都想在老人身上吸取点营养,找到一点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并且,随着人们对黄宾虹,对黄宾虹作品的认识的越来越深刻,对中国画的价值、对中国画的未来、对中国画的发展也是越来越会充满了信心。下面,我从三个角度谈一谈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画怎么给力 的问题。第一、民族性是中国画的灵魂,有灵魂的中国画才有“精、气、神”。大家都知道,中国画和西洋绘画的造型观念与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西洋绘画把造型观念作为它最为核心的观念,它的艺术表现和表现的方法,以及表现的手段,讲究的是色彩、明暗和透视。而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则是把笔墨情趣和意境的传达视为绘画的精髓,它注重的是画家主观的意象表达,它的艺术的创造性是在笔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心灵表达的自由。石涛说,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又说“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又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绘画的“一画”,如同中国道家所说的“无极”“太极”“太一”,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代表了宇宙万物万象的本根。“一画之法”可以概括大千世界,即使千千万万笔墨,也没有不从此开始并从此结束的,全靠人们对它的掌握和应用,它从画家的内心而生,是一个画家心性的流露,是画家自己的学识修养、笔墨精神,以及他对名山大川的感悟,甚至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审美和他的人生经历等等,所有的这一切尽在一画之中。
 
 
      禅宗高僧曾经说道,刚刚参禅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心中稍微有一些悟的时候,怎么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再过上一段时间,等到真正彻悟的时侯,再看山中的一切,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什么意思呢?禅家认为,山水是一种自在,要用心看,那么我心自得。同样,一个真正的画家也只有运用笔墨借助山水之形来参悟宇宙大道从而寄托自己的心志而已,以心使笔,随心下笔,所以画家笔下的山水绝非就是那个最初入眼的景色,而是心中的丘壑,经过主观的“过滤”之后“优选”出来的景色,而正是唯有这样的“山水”才有逸气、有神气、有境界、有气象。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画,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的中国画。多年以来,我个人一直致力于黄宾虹艺术的研究,所以我非常清楚地明白,黄宾虹老人对于中国画,民族性的坚守,它贯穿于老人的一生,他是那么地执着,执着于中国画在未来世界中必定发扬光大的自信和自豪,坚定地认为中国画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西画学在精神性方面是相同的,共同追求“神似”的审美原则是一致的,二者可以相互印证和参悟。
 
 
     他说:“欧风东渐,心里契合,不出十年,当无中西之分,其精神同也”“画无中西之分,有笔有墨纯任自然,由形似进于神似,即西方之印象抽象,近言野兽派” (《黄宾虹文集。书信集》)“现在我们应该自己站起来,尤其是一个有志气、一个有志向、一个真正中国本民族的艺术家画家,要发扬我们本民族的精神,向世界伸开臂膀,准备着和任何来者握手”。民族性是我们中国画的灵魂,有灵魂的中国画更富有精气神。文化没有边界,绘画没有国界;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中国画就是要有中国魂,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儒风禅心和道骨,有龙的传人的精气神;就是要有笔墨美,笔情墨韵,笔歌墨舞,笔酣墨畅,表现出一个画家的人生气象、人生境界、人生格调、人生品位,体现出画面的意境、气韵、风格、个性,表达出这一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所蕴含着的东方哲学玄妙的文化意味和生命况味。惟其如此,方能矫然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大放异彩。这正如我们与远方的朋友打交道,只有自信满满自己有真本事,才能获得尊重,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第二、关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家都知道,我们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两种文化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与风貌,可以说是春兰秋菊,各有各的美,难分伯仲。当前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与推进,面对着西方文化的风起云涌的进入,我们对外来民族的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当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一味地盲目崇拜,甚至以卑微之心面对西方由于经济强势而呈现的强势文化,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是一个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突出表现——。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敦煌楷书《太上大道玉清经》

下一篇:王羲之《兰亭序》放大本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