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练书法没自信了,看看古代名家初学书法的字

时间: 2021-07-08
标签:

古代书法名家初学书法是什么样子?

大家请看

这个是唐朝时期一个敦煌残纸,唐朝十分推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学《兰亭序》的很多,这个残纸估计就是某个人想临摹兰亭序。

上图右边的小字,是左边图画的注释。

这个像是在练字,看来方法与我们现在的方法一样,重复,不断重复。

雇人抄的佛经,大概也是唐朝时期的,这字水平也很一般。

“今天高兴,写个兰亭序。”第一行还没写完,实在写不下去了——丑的自己都看不进去了。

敦煌曲子词,这也顶多是个抄字的水平。

也是唐朝的曲子词,不好看。

这个不知道写的什么,章法也很奇怪。感觉是纺织教程?

这个也是临摹《兰亭序》的,虽然我写的丑,但是我有一颗向往美的心。

篆书写到这份上也没谁了,无论是结构上还是笔法上,毛病都不少,放在今天也是个初级学习者水平。

对于书法来说,临帖是学习古人、掌握技法、把握规律的必由之路。大凡名家都做到终生临池,如吴昌硕、林散之、沙孟海、邓散木等,“未尝一日不临池”。人天分有差异,但离开了勤奋,天分再高的人也难以成材。

其实,古代除了书法,画也有很丑的,只不过大家目前看到的都是审美留下来的。比方说,敦煌出土的一批画作,作者用心勾勒了一个头像:

怎么样?尽管古人躺在毛笔杆子里长大,但在习书练字之初,也是很丑的。看完你是不是也瞬间找到了自信呢

其实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古人也并不是人人都是书法高手。我们与古人虽隔着千百年的岁月,握起毛笔的时候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或许有些书法家比常人多了几分天赋,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勉练习也很难形成气候。

这世间哪有一蹴而就的技艺,学习书法也应踏踏实实地拿起笔,一笔一划持之以恒,这才是硬道理。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孙伯翔书论摘要《上》

下一篇:徐悲鸿重金购一名画,在一画展中离奇失踪,花20万赎回,现成国宝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