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枝,又名黄怀宁,毕业于中国美院,获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扬州八怪研究院副院长,扬州八怪研究会副会长,客居北京。
2003年《蔬果养寿》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6年作品《花开吉祥》入选万年浦江全国花乌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O16年作品《满园春色》丹青扬州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入会资格(中国美协)
2O18年作品《风传水乡》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展。入会资格(中国美协)
202O年作品《半山梵音》乡风墨韵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入选(中国美协)
202O年作品《云移》神圣长白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入会资格,(中国美协)
2020年作品《江山多娇》雨花满天全国中国画山水展。入选(中国美协)



黄三枝君素以勤奋与对传统艺术的真诚以及不懈的求索,而备受同道尊重,我以为这是一个艺术家的立命之本 。三枝以花鸟为主,要表现对象兼人物山水,其灵感缘于对生活入微的观察与写真,描绘源于对传统绘画的精研与 心摹手追。他深信中国画形式语言与内在精神的对语在笔墨,而笔墨之根本在于对传统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情怀。
三枝行万里画新疆胡杨,写版纳古藤,绘江南丝柳。在八大山人,吴昌硕,潘天寿诸大师的世界寻觅墨的精魂 所在,力图在咫尺方寸间开拓一片中国绘画新天地。近观其新作,墨韵色妙,春雨滋润,秋风干裂,墨彩浑融,意 境盎然,数月未见,三枝猛进矣!中国画乃民族心灵的图像,需有一批以此为生命的耕耘者为之努力,当然耕耘者 亦必然由此获得艺术生命。三枝便是这崎岖而光明道路上的耕耘者,也必将是成就者。
三枝艺家,潜心于笔墨花卉之境界,穷造化之变幻,须臾,得草木形神之万态,以书法之意写之,文心若水涧含春雨,干裂秋风,时仿佛云水激荡,又时似溪入平川,恍恍今生非常之道。(文|吴为山)


黄宾虹说:“在苍润二字上下功夫,力争上游。”三枝的笔墨有苍润,书画协调,格调、气息极高。从传统中出,有一种清气、韵味,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勤学下去,必成一格。(文|王伯敏)

三枝的画有新意,笔墨好,疏朗恬静,努力下去,以画说话。(文|冯远)

古之画有士体、匠体之分,盖因作画者有不同也。其高人逸士之画,皆迹简意而雅正。匠人之画,因为衣食所仰多焕辉而求备也。然则今人之画又多细密错综而无旨,或得其形似而失其气韵,或具其彩色则失其笔墨,岂曰画哉!余观夫三枝之画大异于世也,其意求高古,其境求简远,其笔求圆成。出于神明焕发,意然非常,又非今之俗手所然知也,三枝勉之哉。(文|陈传席)

明人尚意,清人尚趣,三枝的作品有意趣、有笔墨、有书卷气,令人耳目一新不同于当今千人一面的作品。(文|卢坤峰)
清逸之气扑面而来,风格有别,有虚谷、八大之风,意境高,没有受到学院影响,在古人左右,书法也好。很静、很雅。(文|王冬龄)
用笔好,用墨好,水墨为上,用水最难,三枝用水很活,气韵生动。独树黄山一枝。(文|孔仲起)

没有浮躁,格调高,有一种静美,学古人不囿于古人,学传统不陈旧,有新意,可见其思想当随时代,与当今似曾相识作品比有自己独特语言,很难得。(文|刘江)
黄三枝先生性格外圆内方,风神懒散而痴迷绘事,不以外物为累,自牧于笔墨之道,心斋于精神之境,他的绘画逐渐从写意而升华为对意象的营造。他先于书,得用笔之法,后于墨,得用水之法,后于色,得融汇之理。他的绘画因此而浑厚华滋,艳丽烂漫,枯润兼备,一张纸面被渲染的如醉如痴。三枝最会用笔,但是他把笔意淡化了,他的线条在画面上形成了一组一组的笔墨形象,抽象出笔墨意境中的艺术因素,他的线条带着肌理的质感,透析着生命的律动。(文|康征)

入京后,黄三枝的艺术状态渐臻佳境,笔墨更为老辣奇崛,苍厚清透,笔走龙蛇,千变万化,不拘程式,全由心性,或干裂秋风或润含春泽,笔笔见性。熟悉中国美术史的人能够从中窥得徐渭、八大、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等大师的精气神,殊为难得。可以看出三枝先生迈入其艺术创作一个高峰阶段,艺术的感觉越来越好。还是那句话:他,可以列入当代花鸟画家前十位。此言,绝不虚夸。(文|朱德华)
黄兄近两年写生作品大部分是六尺、八尺乃至丈二尺寸,现场挥斥方遒,细心收拾,笔精墨妙,大气磅礴,乃吾辈学习之楷模!(文|葛振山)


《黄三枝版纳随笔之一》
南国恋我情
万里泼彩云
版纳风云起
笔墨写真情

《黄三枝版纳随笔之二》
点缀春风无数枝
此花南国正开时
求得青藤好笔墨
寻常人家也赋诗

《黄三枝版纳随笔之三》
心系菩提树
造化自有情
笔墨写佛性
宇宙听玄音
梦回万里行
再造大千境


《黄三枝版纳随笔之四》
万株芭蕉植于园,
千年怀素难梦见。
佛下蕉叶写狂草,
为我临池省下钱。

《黄三枝版纳随笔之五》
植物园里花期长
相隔万里又何妨
写尽花草追夕阳
凌空揽月富收藏

《感悟》
岁月已过半
来日终觉短
笔墨写人生
纵情三百年
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