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0-21 | 标签: |
有一位裱画的老师傅,六十多了,还在店里裱画,我常去他店里坐,和他聊天很多学习之处。有一天我看他正在裱一张模仿弘一法师的字。
就问他:弘一法师的字如何?有人认为弘一法师的字境界高,有人却认为很不行。从专业角度分析,弘一法师的字到底如何?
他说:好与不好都是人说的,别人却写不出这样的字,他的字就如他的面相,和许多真正高僧大德的面相一样,是世俗之人没有办法具有的。
我说:都是眼睛鼻子嘴巴一张脸。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说:你看,我们很多演员很厉害,演什么像什么,唯一高僧演不出原版的感觉来。因为演员再厉害,顶多文化程度高点理解力好点,但是那种脸上饱满的悲悯感和如实的内敛平静,心里没有,脸上真无法流露出来。
无论演弘一法师还是虚云法师,都没有一个演员能演出那个感觉的十分之一来。但是演员要演一位道貌岸然的高僧,也就是大众心里预设的高僧模样,却手到拿来。
弘一法师面相上流露出的是一种极其深的平静和悲悯,这是心相的显露,并非面相。这和他的字一样,不求花里胡哨,却又不僵化,你若从书法艺术的标准去苛求,便走错了门路。
一如看文人画或禅画,专论这画的笔法老练不老练,有没有画的准,有无艺术章法,这都是门外汉,需看这画透出的意蕴大不大,空不空,有禅意否,方是慧眼看画。
高僧写字同样如此,并非对号入座看他是高僧就夸他,而是可以试试静静地看上几眼,在他字前面体会一下他笔墨语言带出的力量。
如有一笔一划属于矫揉造作,必逃不过许多人的眼睛。如感觉到这些字,确实老实写就之中还有灵动,不杂他念,便当然是另一番值得熏染灵魂的味道。
我说:我不懂书法,我觉得,弘一法师的字,看着比较稚拙,有时竟觉得歪歪扭扭,没什么法度,想想他是个修律宗的大师,何以却如此呢?
他说:弘一法师写字,并没有多想,是个自然的流露,他没有杂七杂八的念想,要写的多漂亮啊,写的让人夸赞啊,写的卖点钱啊,和人比一比啊,这些想法他统统没有。
所以随顺写,老实写,却自在写。这个自在,恰恰可能是修律宗带来的力量。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般人觉得修律宗一定死板,一定循规蹈矩,那是不太明白这个律宗的修行,弘一法师修这个律宗,不仅是为了弘扬佛教戒律,还可能是针对自己的前半生艺术家习性的一个对治,
只因我们以为戒律是死板,而对于他来说,戒律是自由的保障,是安然的承托,是洒脱的准绳,不但不死板,反而还更加活脱不落窠臼。
那个时代没有办法录短视频。如果你能够看到他的字,就如同听到他在说法。或者好像和他聊了一次天。
他的笔墨,就是他精神世界的同时展现,弘一法师的字告诉大家。不拖泥带水,不沾黏勾结,不刻意飞扬,不气势磅礴,一切不急不缓一撇一捺一点一横老实交代清楚,
安然自若,却无拘无束便利清爽。如果看这字,犹如看到他清瘦平凡却卓然不同的身影站在眼前,对着你轻轻慈悲一笑。
我说:如果单从艺术上面来看,不从他是高僧大德来看,字又如何呢?
他说:弘一法师出家之前是个文艺大咖,极其有才华,有悟性,字也是写的好的。出家后字逐渐更好了,若单从艺术上看,他的字也不差。
书法艺术虽然是有繁复庞杂的方法体系在。然后习到最后,讲究的是写的人能否把自己的心性和精神世界,用笔墨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
在这里已经没有所谓高低了,就看你纯不纯粹。比如写狂草的,行家一看知道你是刻意狂还是本性狂。你写的古拙,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假装古拙,还是水到渠成的古拙。
这个艺术的标准应该说古今中外都是一致。比如梵高,他之所以画的好,并不是他刻意非要画成这样。而是他灵魂摆渡过程中自然出现的惊喜。当观赏者看他的画可以受到心灵震撼直接与他对话。
书法作品同样是如此,千千万万的人写,可是就是有不一样的东西在。有灵魂的书法看上去无论讲究笔法章法和艺术法则与否,可是他却就是有人的味道在里面。而非技术性的笔戏。
另有一种化繁为简的判断办法。一张画也好,一幅字也罢,你就看他经不经看,时不时看看你都不厌恶,每次看你都有新的感觉,这是一张好作品。
看一眼就够了,或者第一眼觉得还行,第2眼已经不行了,这就是不经看,不经看肯定是有问题的。
不是他的水平有问题,就是你的审美有问题。
这也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一样,有些人经得住交往。有些人刚见面的时候非常客气热情,表现的特别好,可是一转身。虚伪的一面就出来了,或者一到事情上马上就变脸了。
反而第一眼第1次见面有点羞涩,有点尴尬的人。打起交道来却蛮纯粹能够结交成比较不错的朋友。
所以这世上做任何事情写字也好,画画也罢,做人也罢,干什么事情就最后都讲一个字,真。
是真的就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正如他的字:无上清凉一般,这是一股清凉气息的笔墨,无非是法师殷殷教诲大家撇除生命中油腻厚重的贪嗔痴欲望,而活得清凉爽利一些,洒脱自在一些,天真烂漫一些。
上一篇:孙伯翔先生谈书法创作和参展
下一篇:魏碑《石婉墓志》高清欣赏
最新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