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八大山人绘画真得与禅宗有关吗?为何会如此冷逸!

时间: 2021-10-25
标签: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孤独感真的与禅宗有关吗?什么原因让他的变得冷逸,为何他晚年会还俗!

我们都知道清朝初期有比较著名的四大画僧,其中石涛出家比较早,八大山人出家比较晚,大概是成年之后出家的目睹了明朝的灭亡,他们两个人都是朱元璋的后代,石涛则是出生在广西湘江,小时候被下人偷偷带出去的,为了躲避追杀遁入空门。八大山人自成年之后目睹国破家亡的痛处,也是不得已才遁迹佛门,依佛门长达三十多年,而这三十多年居住地也不是很固定,到处流浪,晚年才固定下来。

虽然离开佛门,但是其长期受佛学思想的影响,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为他的主流思想。最主要的是受到曹洞宗的影响最为深远,这也导致八大山人为其艺术的孤独精神打下了深深的禅家的烙印。说是禅宗给了八大山人独特的智慧,这一点也不假,从他的作品当中也可以看出,他毕生用艺术的语言来表现禅。最为明显的就是八大山人用他的画告诉观众,一个空寂的时空,空空如也,孤独无依,幽绝冷逸,他的作品当中画的鸟儿大多是一只,而他画的不仅仅是一只鸟的命运,而更多的是在诉说他自己,也正如曹丕的诗说:“人生居天壤间,忽若飞鸟栖枯枝。”

一定程度上来说人和一只鸟儿没啥区别,而生命过程其实就是孤独者的短暂栖居。八大山人为什么会用画一只鸟儿呢,大概就是在向大家展现对人孤独命运的一个思考。那么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其实也是对孤独寂寞世界的一个品味,孤独的人生才是成仙成道必须经历的一个点,都说顺成人,逆成仙,就是要和众生反着来,易经就告诉我们,反者道之动的道理。这透露出他对人生命价值的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世间一切也只有孤独的才是最为真实的。

这是对于禅门所讲述的“孤独乃真实相”这一观点的一个写照,但是这一切在八大山人看来,总是要归于“自性”,归于自由的,只有这样才是真实的存在,否则一切则为虚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而八大山人甚至是修道人所讲的孤独其实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这条通往自由的路虽然前期很痛苦但是后期会让你无往而不利,也有人说自律也是自由的一个开始,可以这么说,只有自律才会让你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你想要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也是孤独,痛苦的,但是越往后你会发展你会超越很多人,这也就意味着你会被别人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就好比孤月当空,光从何生?

月从而生的禅理,欲明白这样的道理需要放弃一切在外所学的知识,从心开始,心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所谓心生万物就是这个理,而这里的月从何起,就是由人的意识在做决定,而意识又是从心中而发,乃心中所生。 八大山人一生悟道参禅,自然深谙其中缘由,他借助于绘画表达了他这方面的思考,而不是用语言直接告诉世人,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自然语言同他修为一样的人才了明白其中道理,才能明白八大的苦口婆心。

八大山人的画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孤鸟、孤鸡、孤树、孤独的菡萏、孤独的小花、孤独的小舟,这些孤独的意象,而这些物象都无所依赖,都是孤独的存在,就像他一样,而周围没有与他一样的同伴,高级的哲人都是这样孤独的独处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周围没有与他们言语的同伴,于是独处这。我也不是凭空而说,是有根据的,他的诗词也可以说明,比如他的《题画山水》诗道:“去往天下河山,仅供当时浏览。世界八万四千,究竟瞻顾碍眼。”

而这个世界就好像被葛藤互相纠缠,人类更是被知识、习惯所束缚纠缠一样,而在其中丧失了真性,于是八大山人干脆利落要斩断纠缠人类的这个葛藤,撕开牵连,寻得生命的真实相,放弃虚幻相。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王云武书法绘画艺术欣赏

下一篇:从以形写形到以形写意,董其昌小品画一帧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