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这幅书法,令人赏心悦目!

时间: 2021-11-16
标签:

幼年的文徵明,身体孱弱,略显迟钝,“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

在父亲文林的安排下,文徵明师从吴宽学习古文。吴宽是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会试、廷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作为同科进士的父亲文林,让文徵明拜吴宽为师,是希望他能够在科场上有所作为。然而,文徵明前后参加不下十次科举考试,竟然全部失败了。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年出生的好朋友唐寅在科场上的胜利。唐寅16岁时即以童子试第一名考中秀才,29岁高中乡试第一名解元。而文徵明却至53岁时,依然在乡试中败北。

可以想见,科举失利,严重打击了文徵明的自信心,也使他很早就明白苦学补拙的道理。当唐伯虎和祝枝山、张灵等一帮哥们在苏州城里寻欢作乐时,文徵明却在家中读书习字。正是这种坚忍苦行的力量,最终铸造出文徵明在有明一代绝无仅有的,德、艺、寿三馨的人生。

当然,最重要的是,文徵明有一个爱他、知他的父亲。当别人以为他弱智时,父亲不以为然,“儿幸晚成,无害也。”当同伴唐寅,乡试高中解元,自己却再次败北时,父亲写信安慰他:

“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它日远到,非所及也。”

一切竟被文林不幸言中,在接下来的北京会试中,唐寅牵涉科场弊案,黯然返乡,命运从此跌入谷底。而文徵明虽然科举不第,经过刻苦努力,却成为吴门画派的主将和旗手。所以,文林说“吾儿它日远到,非所及也。”真成谶语。

当然,作为父亲的文林,一生中最重要的正确举措之一,是带他拜苏州画坛领袖沈周为师。于是,文徵明在26岁时,成为沈周的学生。

一个天赋平平的孩子,通过后天的勤学苦修,终于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然而除了文徵明身上不管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养成的强大的意志力外,他还有一个世事洞明、知人善解的父亲。所以故事足以励志,但奇迹却很难再现。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黄庭坚书法《梨花诗》

下一篇:初中海画语4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