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诗词里的成长智慧:《劝学》

时间: 2021-12-29
标签:


 

非常喜欢《劝学》这首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要想读懂这首诗,要弄明白三个问题:

第一、诗中提到的三更和五更到底指的是什么?

说起三更和五更,经常能够在书上或者电视上看到,但三更和五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人将一昼夜分成12个时辰(1个时辰是2个小时),又把12个时辰分成100刻(12个时辰是24个小时,1个小时60分钟,12个时辰就是1440分钟,分成100刻,一刻就是14.4分钟)。属于晚上的有40刻,其中每10刻为1段,连同首尾共有5个节点,这就是我们经常在书中或者说电视里看到的“五更”这个说法的依据。晚上戌初一刻(19点12分)为一更,亥初二刻(21点36分)为二更,子时整为三更(0点整),丑正二刻(2点24分)为四更,寅正四刻(4点48分)为五更。

弄懂了古人在时间上的设置,还可了解下古代官府专门设置了“更夫”这一职业通过每天晚上打更来告诉老百姓时间。“更夫”这个职业,不仅给人们通报时间,还兼有巡逻和保安的职责。所以古代“更夫”,上班时一般是两人一组,待更鼓过后,其中一人执锣,另一人手拿梆子,走过各个街道和巷口。

晚上12点,对于睡得很早的古人来说,正是人睡得最舒服的时候,在这样一个时间段要想醒来并不容易,需要很大的毅力。

第二、读懂作者为什么说在三更到五更这段时间是读书最好的时间。

自从隋唐逐步开启科举取士以来,读书就不再是贵族门阀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也开始供子弟读书,虽然这些老百姓家的子弟读书并不容易,供养起来也很艰难,但是来自寒门的读书人确实变得越来越多。

就拿作者颜真卿来说,他的出身并不好,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跟随母亲殷夫人长期寄居在外公家中。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坚强的殷夫人一直供养颜真卿读书。

在古代那个时候,能够自由读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中国古人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家中的每个人只要已经达到自立的年龄,一定是需要来共同支撑家庭的,何况孤儿寡母的殷夫人和颜真卿呢?白天或是帮忙干活,或是到族学读书。古时候的科举,可比现在的高考内卷多了,要想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必须利用更多的时间发奋。什么时候好呢?自然是三更到五更这一段时间啦,既安静,无人打扰;又可以承接白天在学校的学习。

当然,今时今日,再像古代人一样在晚上12点到凌晨将近5点钟的时候挑灯夜读,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更无必要。这个时间段正是人体各个器官排毒、休息的时间,对于年少的孩子来说,正是最好的休息时间。在这样一个时间段,睡好觉,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而现在有不少孩子,把这段时间拿出来偷偷地玩这玩那,导致晚上没有休息好,白天忙着补觉,反而耽误了白天宝贵的学习时间。

对当下来说,最好的时间,是白天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不打瞌睡,不开小差,专心致志的听好每一分钟、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弄懂每一道题。

第三、懂得读书学习虽然说是终身的,但还是要抓住年少的时候。

颜真卿用第三、第四句告诫我们:莫要等到年纪大了、头发花白了,感受到了因为没有学历、没有文凭、没有技能无法找到工作或者只能凭借快速消耗体力赚到少量钱而带来的痛苦时,才开始后悔年少的时候荒废了光阴没有好好学习。

虽然常常说学习是终身的,但是学习真的是有时效的,过了那个年纪,再想去学习就必须付出比当年更多倍的精力、时间。相比于对所学知识的不懂,更大的阻力来自于因为对未来失去失望的“惰性习惯”和“躺平沉迷”。真等到了白了头,真的能够投入到学习进修的其实很少很少,更多的可能是既后悔又没有行动。

但是这种体会在年少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感悟到的,因为没有来自于社会的压力和生活的倒逼,更多的是活在家人父母编织的“象牙塔”里。颜真卿就不一样了,他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殷夫人相依为命,寄居在外公家。寄人篱下,品尝人间冷暖的颜真卿知道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读书。

颜真卿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富有哲理的诗歌,其实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本期书籍推介榜——《胡立民·楷书创作三篇》

下一篇:“草圣”林散之24岁所书的小楷之作,太牛了!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