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3-24 | 标签: |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终究是这一年里不一样的开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季节,我们走进北碑泰斗孙伯翔先生的意趣生活,分享孙伯翔先生与亲人、友人、学生一起聊天、指导书法的欢乐时光。
孙伯翔先生与学生合影
孙伯翔先生书法展览现场
对孙伯翔先生的书法关注已久,其作品的水准,尤其鲜明的特质形貌,总清晰于记忆之中。每逢孙伯翔先生举办个展,都不禁流连数度,并对这样的贴近观摩感触尤深。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要做到专家点头,群众鼓掌,非常之不易,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虚怀若谷才是前进的方向,而孙老则做到了这一点!
孙伯翔先生
近观孙伯翔先生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眉慈目善,一派大师风范,室内摆放了很多书籍及画作,充满了艺术风味!
张兆峰先生(图左),孙伯翔先生(图右)亲切交谈中
观察孙伯翔先生的创作状态很有趣,八十多岁的他已进入一种化境。北碑的精神韵律、架构、趣味都化成了几乎一种本能,他笔下经年累月的积淀经验,已经本能地表现着那种北碑的自然流脉,这在当代,在他这个年龄,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而且,孙老先生在生活中很健谈、随和,跟大家开点小玩笑,探讨时下实事,时刻保持着年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羡慕!这些都值得我们尤其是年轻一代人学习,不仅适用于书法学习,在任何学习领域都可以作为鞭策!
张兆峰先生(图左),孙伯翔先生(图中),
田立敏先生(图右)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秘书长张兆峰先生、副秘书长田立敏先生对孙伯翔先生的书法尤为推崇,他们把孙老先生的习字精神作为榜样,认真推广和学习!吴川淮先生表示孙伯翔先生代表了当代中国碑学书体的新形态,它既不同于民国碑学书风,也不同于新中国前三十年书法面目,是改革开放书法以后书法家以个人面目站立书坛的不多的人物之一。
孙伯翔先生的书法,尤其是北魏书风,影响了一批人,他以他个人的努力,成为当代楷书艺术的代表性的人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创作,植根传统,愈加展示其独特的面目与个性。
交谈中,孙伯翔先生再次说到了“书艺之道,以勤奋为主,而勤奋的前题是酷爱”,这是孙伯翔先生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切身体会。孙老说:“人这一辈子想干什么?我看有两类:一类是酷爱,一类是抱负。酷爱是自愿的,就像搞对象一样,一个非她不娶,一个非他不嫁,挡都挡不住,半夜跳窗户也得去见面;抱负是一种志向,古人叫‘头悬梁椎刺骨’,青灯黄卷读书不止,为了将来赶考及第。虽然二者都能成功,却有主动被动之别……”
吴川淮先生(左),张兆峰先生(中)
正在和孙伯翔先生(右)亲切交谈
魏碑的笔法,龙门、摩崖、碑碣、墓志,各成体系,而孙伯翔先生独创的笔法,则对当今学习魏碑的学生极具普及意义。
张兆峰先生(左),史芸先生(右)
正在和孙伯翔先生(中)探讨中···
每次与孙伯翔先生见面都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孙伯翔先生的书法可以比之一棵大树,它从传统的厚土中长出,伸向了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必须要学而不厌,致力国艺,为传统文化增添色彩!
上一篇:古人写字为何从右到左?
最新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