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4-24 | 标签: |
文化的属性,就是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这要好好理解。因为改革开放了,因为文化多元了,书画界好多人,衣着奇装,发型奇异,以此哗众取宠,这是忘了文化的根本。形象不等于艺术,哗众取宠不等于艺术价值,疏远民族文化,不等于走近了世界文化。失去了民族性,一定失去世界性。从直观与直觉上说,喜欢以表象特征吸引别人的眼球,这是不自爱。自贵,人不以为贵。这是要记住的。要读经,读《老子》,会明白许多道理,许多人间至理。
✎旭宇—《白陽書菜根谈语录》
旭宇先生书《菜根谭》语
我们说书画家尤其要厚道。为什么? 在我们看来,书画家是天赐其聪慧,以成为人间骄子。如此才俊,当效法天、地、道,以仁心厚天下,切勿厚己薄天下。厚是什么?老子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老子》第三十八章)厚是德的问题,厚德载物。为大丈夫,担纲大任,当厚德方为有力。天地之间,薄者之最为金钱,为功利。商人逐利金钱,所以古今书籍皆言商人义薄。屁股坐在钱眼上的人,是「居其薄」,不处其厚,所以此种人不可言德。
书画艺术家是天惠其心,地厚其才。天地有爱,所以应该言德。德是土壤,是生命之根,成长之本。小时候,常听长辈讲:树培根,人培德。至今不忘。人这一生,能走到哪里,能走多远,都离不开一个「德」字。有德之人,行稳致远。缺德之人,孤家寡人,既无以立,又无以长,他的存在,没有旺相,只有萎缩。书画家以出众之才,承千古文化恩泽,流长布远。做公众心仪的事业,尤要刻骨铭心,记住德,记住道德修养。这是艺术家首选,是比写字、绘画还重要的。
旭宇先生书《菜根谭》语
好的书画艺术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民族。致力文化传播,那就应该更重视品德修养,在品德修养上多用些功夫。老子说,修德在身。修德,先修其身。心正身正,才具有艺术家的最高境界。德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要想成大家,必先有大德。大家大德大境界,小家小德小境界。仔细想想,一定是这样的。这就是书画艺术家要把立德看得比写字、绘画还重要的原因。文以德传,字以德传,画以德传,古今一理,不可忘记。书画家站在德的大地上,力量无穷,力大无比。自己在德的土壤上, 越厚越好,根子越深,长得越大。
厚德之外,还有厚积薄发,不断积累。在艺术上、修养上的积累,眼界方面的积累,学养方面的积累,也要处其厚。厚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首先是道德方面,这是立身之本,少德、薄德是不行的,只有厚德才可载 物。少德、薄德大概只能承受一己之躯而已吧。其次是学养方面,也要厚,这是知识积累,人生历练,知多行远。再是技艺方面,也要讲个厚字,勤学苦练,多学多练,表现方面的手段掌握得多了,表现力自然也就 丰富了。一定意义上,丰富也是厚、厚实、厚重,内容和形式有时在艺术 上是合二为一。
旭宇先生书《菜根谭》语
书画中的薄,是花哨,是哗众取宠,是不实在。这样的人,这样处事,永远成不了大家。思想不一样,道路不一样,方法不一样,结果当然也不一样。笔者(旭宇)曾说过,艺术事业永远年轻。艺术事业是老实人的事业,是诚实的事业,是诚信者的事业。耍滑、弄奸、取巧,在艺术上就是薄。薄要取得价值,只能一时,有欺世欺时的意思。因此,真正的艺术面对的是民族,民族文化与审美,是历史,这里的尺度只有一个:真 实。以薄欺世欺时,只能借用哗众取宠的手段,以迎合社会世俗的短暂浮躁需求,是不可久长的。
旭宇先生书《菜根谭》语
所以,就本义来说,厚薄不是指技法中的墨厚、墨薄,是思想境界的问题,是艺术观的问题,是艺术家如何做人和如何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有历史感的书画艺术家,钟情民族文化与艺术发展的书画艺术家,既知艺 当为厚,亦知艺如何为厚。中国书法、中国画,既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那就是赋其民族文化满满的书卷之气(从民族文化中走出来而形式不具有充分的书卷气是不能被理解的)和丰富内涵,这就是以书画为怀的 「大丈夫」(这里的「大丈夫」指气概,包括女性)应处之地——「厚」之地。处「厚」地的书画艺术家,创作中是要有所取舍的。因为我们的文 化传统太厚重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我们的认识能力、接受能 力,就个人来说,那又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认识过程、继承过程中,要有所取舍。不知此,是盲目的。盲目创作,没有前途。
旭宇先生书《菜根谭》语
我们当代书画家,在民族文化重大发展时期,当提振信心,承担重任。那么,就要重视境界提升,厚道做人;长期蛰伏,十年不鸣;精湛学艺,弃此取彼。如能做到这三点,那我们就「厚」了。
旭宇先生书《菜根谭》语
旭宇先生书《菜根谭》语
旭宇先生书《菜根谭》语
旭宇 号白阳,著名诗人、当代文人书法大家、收藏家、学者、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书法艺术弥漫着特有的文化气息。所作将碑帖融于笔端,古意直追前贤,天机流露,洒脱清丽,诗人风骨,书卷之气,溢于行间。沟通南帖北碑,融汇方圆,形成宽疏纵逸一代新书风。并在书学理论上有诸多前瞻性的创见。
诗坛泰斗臧克家这样称道著名诗人书法家旭宇:“融诗为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独树一帜;其书,刚健流丽,自成一家。”
最新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