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一道画语——初中海焦墨随感3

时间: 2022-06-07
标签:

 

文/初中海

 

中国画的本质绝不是现实的形质本身,而是物我融通中凝结成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不困于技,不惑于形。我心即画,画即我心。

 

对于一个中国画画家而言,其所创作的每一幅绘画,无论是画面的意境还是其创作过程中的一笔一墨,都是他的生命境界和文化修养的体现。

 

明末新安画派重镇垢道人有诗云:丈夫醒眼何处著,拋却画编即看山。余甚喜爱之,余近年来拋却一切俗务,唯参禅、读书、写字、作画而已……

 

翁有云:形若草草,实则规矩森严,物形或未尽有,物理始终在握,是草率亦工也。倘或形式整齐而生机泯灭,貌或逼真而情趣索然,是整齐亦死也,余深引以为隔代知音也。余自元日闭关以来,一心于画,学宾翁遗其貌而取其神也。

 

笔墨当随时代,那么石涛就是青出最优秀的践行者,而"引领了传统中国画再生"的黄宾虹就是中国近现代最完美的践行者。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当代性该如何体现?我认为首先是一种笔墨精神的体现,一种中国文化的体现,而不是那种所谓的"实验水墨"的炫奇矜怪,近来一段时间我的焦墨山水创作,首先是黄宾虹所说的"国画之民族性非笔墨无以现",依然是强调用纯焦墨的点线来进行架构,同时特别追求中国传统书法线条的表现和中国画传统守护者的心性与生命境界的表达。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画笔下的“生而为花”——当代艺术家·陈玉芳

下一篇:他被赐以“字圣”名号,楷书成为启蒙教材!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