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14 | 标签: |
近日,央视综艺频道《文化十分》栏目播出了《书法大家孙伯翔:耄学日新 终得妙成》,通过对艺术大家孙伯翔的访谈及其近期作品的展示,带领观众走进孙伯翔的书法世界。
魏碑泰斗孙伯翔一生崇尚碑学,倾心北派,以自己的独特理解于魏碑书体中赋予当代人的精神意象,给当代的碑派书法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他曾说:“没有厚积,难得妙章,没有长年,难有瞬间。”这也正是他一生潜心翰墨的写照。
孙伯翔被誉为当代碑学艺术的奠基人,曾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等奖项。节目中,孙伯翔分享了他眼中的书法艺术,他说:“书法深奥得很,一笔一画,都有做人的道理,你先得有功夫,然后再有性情。到现在为止,我88岁了,写字是我的老有所依,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
节目回顾了孙伯翔的求艺经历。他出生于武清一个普通农家,受家庭影响对写毛笔字产生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友人赠送的《始平公造像记》,让他震撼于沉厚敦实的魏碑。后来,他跟随艺术大家王学仲学习魏碑,艺术日渐精进,对魏碑形成了自己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创造出斩钉截铁、斧劈刀削般的书法艺术形象。孙伯翔把行书的流畅生动化用在魏碑的庄重敦厚当中,不同笔体的搭配互补,方笔圆笔之间的细微转换,达到了和谐的审美效果,成为当代写魏碑的一流书家。他说:“又像古人,又不像古人,最后写的是我自己,也就是古中有我,我中有古。”
节目中还展示了孙伯翔的日常生活。虽然已经88岁高龄,他依然每天坚持练字,在书法的艺术境界上,开始追求“清凉”,探索更和谐、更自然的艺术表达,书法作品中也多了一种天真的稚趣。他说,“清凉”就好比说清水出芙蓉一样。中国字就是方块,方块就好比方方正正。做人也是一样,必须得正正当当。
康有为针对北魏书法,总结了十条优点,其中“笔法跳跃” “意态奇逸”“结构天成”最能切中要害,是魏碑书法的精神所在。孙伯翔抓住了这三个精髓要点。在对《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等名碑成千上万次反复临习后,他对魏碑形成了自己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创造出斩钉截铁、斧劈刀削般的书法艺术形象。
孙伯翔说:方的里边要顿笔,圆的地方需要提笔,有提有顿,跟人跳绳一样。改变我命运的,改变我人生的,也就是这幅造像。魏碑是少数民族和中华文化相结合,它是跳跃的,可以说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让你写起来精神完全就变了。
孙伯翔形容自己说,我就是一个写字老头儿。书法一笔一画流露的都是人的品格、性情,学书做人,应该始终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不为名利所左右。面对当下“江湖字体”“网络丑书”泛滥的情况,孙伯翔希望我们的下一代都能自幼学习纯正的传统书法,并从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之美,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孙伯翔
1934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
晚号“适叟”。
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
2013年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2015年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
作品欣赏
下一篇:楷书四境
最新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