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旭宇·《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穿越时空的礼敬

时间: 2022-11-07
标签:


旭宇先生自幼承家学,酷恋诗、书。6岁起吟诵诗词以为趣中兴事;而历十余年临摹颜体略悟达摩面壁之通灵。亦为日后的诗、书润泽磨砺做了坚实的准备。

 

清人刘熙载言,“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书圣王羲之曰,“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宋人黄庭坚则云,“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诗人刘小放称旭宇先生的书法“弥漫着特有的文化气。他的书作天机流露,洒脱清丽,诗人风骨,书卷之气,溢于行间。这是旭宇独具的修养和气质所决定的”。

 

今日起,请随书画家影像网一起感受文化的力量,走进旭宇先生的诗、书天地,此为连载,内容均摘选自《走近旭宇》一书,作者总结分享了旭宇先生《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的心路历程,诸位学者对他的评价,包含了一些创作细节以及趣闻轶事,请持续关注!

 

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读旭宇《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有感

(选自《走近旭宇》)

 

旭宇先生以手札书法形式与历史圣贤做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礼敬和思想表达, 这显然是一种书法内容原创性、个性化表现的尝试。这种内容题材的尝试,依凭书法家对历史及其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和潜思,依凭书法家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当然,也饱含书法家深切的人文情怀。

 

旭宇先生《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书法作品,以其独自的视角,遴选了一批历史圣贤人物并从某一侧面进行追思叩问,追思过程中秉持君子思事之态度。在旭宇先生心中古圣先贤永远活着。于是,他通过这种手札“寄送”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寂静的历史和古人再次“复活”起来,使读者对历史有了一次别样的温故知新。

 

旭宇《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在“与谁对话?““对话什么?”“怎样对话?”等一系列问题方面,做了长久的、深思熟虑的度的把握,其中对历史人物 的功过是非、价值意义判断,是他伴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人生历练之后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如其与吴道子的对话:“清风明月岂有价哉”“真水 无香矣”;与李白的对话:“黄金充栋者必拙于文采”等等,无不暗达旭宇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和人文精神崇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他的思想高度、艺术高度和人生境界高度。因此,旭宇《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是一种文化思想精神和正面积极力量的传递。

《寄给历史的书札》局部

 

旭宇《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这一原创性书法,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从思想性、艺术性等综合要素考察,都有新的突破,有更深刻的意义,是当代书坛不可忽视的一件手札作品。

 

旭宇《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艺术性、思想性相统一,具有一种寓教于艺的潜在价值意义,其思想性是深藏书札文辞之中。该书札的内容广涉儒、释、道诸 家文化和政治、军事、文学、书法等诸多内容,并有独到见解,他以诗性的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在叙述方式方面,既有严肃的学者态度,又有敢于倾吐肺腑之言的诗人勇气,如在寄给毛泽东的书札中,他站在一个诗人的角度,做出其词胜其诗的艺术鉴赏,其背后蓄藏着他的文学史观、艺术史观等。

《寄给历史的书札》局部

 

旭宇《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在艺术性方面,其审美追求是多元的,首先是天性逸放,让性情流畅在笔墨之中,其次是让诗歌的节奏感、空灵感在书法中有机凸显,故得其书自然率性,书卷气浓,洒脱生动。三十余件书札作品,内容表现不同,章法形式各异,墨色气韵、格调气息等,也都不尽相同,各有面貌。在石门雅集·旭宇《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艺术研讨会现场观摩旭宇先生的书札草稿,品读数遍,而心目难忘,心灵为之震撼,无不被他那种散其怀抱、任情恣性、悠然自在、洒脱不羁的情致所打动。这些手札书法作品,节奏明快,性情爽朗,用笔爽利,自然浪漫,酣畅淋漓,墨韵神采生动,自然而然地把握质朴与妍美的统一、清健与秀逸的统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者:书法评论家、上饶书法院院长 上官甫贵)

《寄给历史的书札》局部

《寄给历史的书札》局部

 

 

从时间上,重点放在2014年旭宇艺术研讨会之后,因为之前《大家旭宇》的 刊行,算是对先生的一次阶段性总结。蔡子谔先生所著《旭宇传》,也系统地介 绍了旭宇先生起伏跌宕的不凡人生经历。至于有些与此后发生的事件相关联的事 件,必要时本书也会回溯。这两本书对本书的写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在此 一并感谢。

 

从文笔上,旭宇先生再三要求,一定要朴实无华,不能有溢美之词。这样的 要求对我来说是有点难度的。我的秃笔本就写不出老师的深度、高度和广度。但 是,出于对老师操守的尊重,只能多引用其他老师的说法,不雕琢,以免违背了 先生的初衷。

 

但是,我还是会继续保持对先生的关注,争取进一步走近他,解读我们这个 时代应运而生的旭宇现象。

 

值得庆幸的是,在本书中我和大家分享了许多旭宇先生过去尚未发表过的趣 闻轶事,分享了他对历史、文化、书法、教育等领域问题的独立思考,分享了一 些过去未曾披露的故事细节。这就使得我们曾经感到朦朦胧遥不可及的旭宇形象 逐渐清晰明朗起来。

《走进旭宇》作者张三铁(左一)与旭宇先生在黄河岸边
 

 

 

旭宇 号白阳,著名诗人、当代文人书法大家、收藏家、学者、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书法艺术弥漫着特有的文化气息。所作将碑帖融于笔端,古意直追前贤,天机流露,洒脱清丽,诗人风骨,书卷之气,溢于行间。沟通南帖北碑,融汇方圆,形成宽疏纵逸一代新书风。并在书学理论上有诸多前瞻性的创见。

诗坛泰斗臧克家这样称道著名诗人书法家旭宇:“融诗为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独树一帜;其书,刚健流丽,自成一家。”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

下一篇:别把写字当书法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