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旭宇|古今人物和中华文化的独特碰撞

时间: 2022-11-21
标签:


旭宇先生自幼承家学,酷恋诗、书。6岁起吟诵诗词以为趣中兴事;而历十余年临摹颜体略悟达摩面壁之通灵。亦为日后的诗、书润泽磨砺做了坚实的准备。

 

清人刘熙载言,“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书圣王羲之曰,“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宋人黄庭坚则云,“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诗人刘小放称旭宇先生的书法“弥漫着特有的文化气。他的书作天机流露,洒脱清丽,诗人风骨,书卷之气,溢于行间。这是旭宇独具的修养和气质所决定的”。

 

今日起,请随书画家影像网一起感受文化的力量,走进旭宇先生的诗、书天地,此为连载,内容均摘选自《走近旭宇》一书,作者总结分享了旭宇先生《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的心路历程,诸位学者对他的评价,包含了一些创作细节以及趣闻轶事,请持续关注!

 

旭宇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当代书法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寄给历史之书札 草稿》三十一帧,所涉猎的历史人物包括大禹、老子、孔子、秦始皇、汉武帝、 王羲之、唐太宗、苏东坡、黄庭坚等,时间跨越整个中华文明史,以文化人的历史情怀和书法家的笔墨语境,展示了作者对古今人物和中华文化的独特思考。

 

首先,以石门雅集对旭宇的《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进行研讨的活动形式是值得推崇的。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都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留下了许多艺术成果和文化佳话,为艺术史增添了别样的遗产。而此次石门雅集对艺术家单组件作品进行个案研究,形式的新颖,内容的独特,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其次,书札所体现的文化含量和风雅精神是值得推崇的。旭宇先生原为著名的《诗神》杂志主编,后将主要精力转向书法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其本身的文人性格和风雅精神自然会在其艺术创作和艺术思考中展现出来,《寄给历史之书 札草稿》从大文化的立场和艺术史观的方向,展现了书家本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和风雅精神。而书札草稿更见鲜活的生命特征,写的轻松自如,虽时有涂写修改, 却更见书家心性的自然流露,把文学性和艺术性统一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寄给历史之书札(局部)

再次,书札体现的娱情和载道功能是值得推崇的。文以娱情,书以载道。中华优秀经典文化的传承一直是人文共存的,文因人传,人以文彰。娱情是小我的精神表达,载道是大我的文化传递。《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的产生正是体现了旭宇先生优雅的艺术情感和可贵的文化担当,其中有个性鲜明的娓娓道来,也有犀利深刻的哲思妙解,书札通过时空穿越,思接千载,把自己对历史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与古人促膝对话的形式,把国学修养、道德标准、诗情哲思、笔墨神采融汇于一体,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许多见解认识与历史定论有着一定的区别,却又合乎情理之中,充分展示了旭宇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力和 独具个性的文化情怀。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局部)

最后,书札所展现的原创意义和文献价值是值得推崇的。中国古代文人大都身居官位,受过良好教育,他们的信札墨迹,有的可能篇幅不长,甚至仅片言只语,但书法底蕴深厚,内容也往往具有文献价值。信函书札因为明确的指向,往往都是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的,不仅包含着史料、艺术、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 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所处时代亦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此件旭宇先生七十岁后具有典范意义的精心创作,对于书家个体显然可以称得上是代表性作品;而从旭宇先 生的艺术水准和在当代书坛的影响来看,此件作品对于当代书法界也堪称代表这 个时代的一件重要作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原创性、文献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特征也必将会越来越显现其价值所在。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局部)

(文|安徽省书协副秘书长、学术委员 会常务副主任:陈智)

 

 

从时间上,重点放在2014年旭宇艺术研讨会之后,因为之前《大家旭宇》的 刊行,算是对先生的一次阶段性总结。蔡子谔先生所著《旭宇传》,也系统地介 绍了旭宇先生起伏跌宕的不凡人生经历。至于有些与此后发生的事件相关联的事 件,必要时本书也会回溯。这两本书对本书的写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在此 一并感谢。

 

从文笔上,旭宇先生再三要求,一定要朴实无华,不能有溢美之词。这样的 要求对我来说是有点难度的。我的秃笔本就写不出老师的深度、高度和广度。但 是,出于对老师操守的尊重,只能多引用其他老师的说法,不雕琢,以免违背了 先生的初衷。

 

但是,我还是会继续保持对先生的关注,争取进一步走近他,解读我们这个 时代应运而生的旭宇现象。

 

值得庆幸的是,在本书中我和大家分享了许多旭宇先生过去尚未发表过的趣 闻轶事,分享了他对历史、文化、书法、教育等领域问题的独立思考,分享了一 些过去未曾披露的故事细节。这就使得我们曾经感到朦朦胧遥不可及的旭宇形象 逐渐清晰明朗起来。

《走进旭宇》作者张三铁(左一)与旭宇先生在黄河岸边

 

 

 

旭宇 号白阳,著名诗人、当代文人书法大家、收藏家、学者、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书法艺术弥漫着特有的文化气息。所作将碑帖融于笔端,古意直追前贤,天机流露,洒脱清丽,诗人风骨,书卷之气,溢于行间。沟通南帖北碑,融汇方圆,形成宽疏纵逸一代新书风。并在书学理论上有诸多前瞻性的创见。

诗坛泰斗臧克家这样称道著名诗人书法家旭宇:“融诗为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独树一帜;其书,刚健流丽,自成一家。”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当下艺术家如何评判?

下一篇:初中海 | 一道画语——初中海焦墨随感7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