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2-20 | 标签: |
文/初中海
黄宾虹的弟子石古风老人回忆起这一段往事,至今还很为老师难过,他说,1951年的夏天,华东美院举办师生画展,当时的师生展上黄宾虹潘天寿等几位已经靠边站的老教授的画作都摆放在展厅最不显眼的地方,黄宾虹先生的画挂在最暗的一个角落里,潘天寿先生的画被挂在走廊里被风吹的呼啦啦摇摆不定,当时我看到这种情形,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怎么德高望重画名卓著的先生们就受到了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呢?
我以此知字之布白,当有顾盼,当有趋向,当寓齐于不齐,寓不齐于齐。凡画山,其转折处,欲其圆而气厚也,故吾以怀素草书折钗股之法行之。凡画山,其向背处,欲其阴阳之明也。故吾以蔡中郎八分飞白之法行之。凡画山,有屋有桥,欲其体正而意负也,故吾以颜鲁公正书如锥画沙之法行之。凡画山,其远树如点苔,欲其浑而沉也,故吾以鲁公正书之印印泥之法行之。凡画山,山上必有云,欲其流行自在而无滞相也,故吾以钟鼎大篆之法行之。凡画山,山下必有水,欲其波之整而理也,故吾以斯翁小篆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中必有隐者,或相语,或独哦,欲其声之不可闻而可闻也,故吾以六书会意之法行之。凡画山,山中必有屋,屋中必有人,屋中之人,欲其不可见而见也,故吾以六书会意之法行之。凡画山不必真似山,凡画水不必真似水,欲其察而可识,视而见意也,故吾以六书指事之法行之“,尽管将山水画和文字的起源联系起来,非常玄妙,但黄宾虹确是一个在绘画中融合了中国文化这样一个特性的孜孜不倦的践行者,而且是一位达到了中国画笔墨表现极致的一代宗师。
清人盛大士于《溪山卧游队》中以书论画,十分有趣:以汉隶喻唐之王维,言其山水庄重整肃也;以真楷喻小李将军之金碧山水,言其工整端丽也;以行草喻米氏父子水墨云山,以其韻致潇洒也;以蝌蚪篆 喻元之大痴与山樵,言其高古浑穆也;画由书入,宾翁謂之五法正轨也。
黄宾虹的一生,漫漫将近一个世纪。他虽然是以绘画闻名于世,然而他所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更是以“学人之志、史家之眼、哲人之思、文人之慧”,关注、梳理并探索中国绘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可以说,这种艰辛的也是费力不讨好的“爬格子劳动”,同绘画一样贯穿着老人的一生。
最新关注[更多]